一二级建造师考试网

您好,欢迎您进入唯才网考试中心

用户: 匿名  2025年07月13日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027-88605621

2019年一级建造师《铁路工程管理与实务》考前冲刺试卷(一)

( 试卷总分:160 分 ; 共有3大题 ; 考试时间:240分钟 )

试卷说明

单选题 : 选项当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

多选题 :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案例解析题 : 用户在提交试卷后,根据该题的答案和解析进行自我评分

第3大题:案例解析题(共120分)

【案例题1】(20分)
某集团公司中标某铁路高风险隧道工程后,成立了项目经理部,采取劳务分包方式组织施工。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分包单位编制了隧道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和开挖、初期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项目经理部对其进行了审查,并上报集团公司审定后组织实施。
事件2:某日上午6时23分,该隧道距掌子面56m处的初期支护突然失稳,造成塌方,导致正在掌子面进行喷锚支护作业的5名人员被困。
事故发生后.正在洞内进行衬砌台车维修的人员用了20min找到项目经理的电话号码后,立即用电话向其汇报了隧道塌方困人情况。项目经理接到电话后,立即带领有关人员赶到现场,着手制定救援方案。上午10时38分,项目经理仅向集团公司上报了隧道塌方困人情况,并请求救援设备和方木等物资支援。
集团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汇报隧道塌方情况,有关人员立即赶到现场,经过60h的全力施救,被困5人安全获救。
【问题】
1.指出事件1中项目经理部在管理方面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的做法。
2.指出事件2中项目经理事故报告方面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3.根据背景资料,指出项目经理部在安全应急救援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正确答案】 : 1.事件1中项目经理部在隧道风险管理方面的错误之处:分包单位编制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和开挖、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项目部审查,上报集团公司审定。
正确做法:风险管理实施细则由项目经理部(施工总包单位)编制,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审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由总包单位编制,总包技术负责人审定,总监理工程师审查。
2.事件2中项目经理事故报告方面的错误及正确做法:(1)项目经理仅向集团公司上报。事故发生单位应按照规定及时向建设单位、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铁路监管部门报告。(2)事故发生4个多小时(4h15分)才报告。应该是事故发生1h内必须上报。
3.项目经理在安全应急救援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1)建设单位没有组织制定建设项目的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2)建设单位没有对从业人员进行救援预案的教育培训及演练等;(3)施工现场没有应急物品配置、逃生应急措施、应急设备物资储备等。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2】(20分)
某新建铁路特大桥.桥址地处农田,主跨跨越高速公路。桥跨为(10×32.7+48+80+48+12×32.7)m.共25跨。工程地质为淤泥、黏土、细砂、中砂、风化岩层。地面高程35m,地下水位高程31m。全桥设计为钻孔桩基础.0#~9#、14#~25#墩台设计桩径为1m.桩长15~20m,承台平面尺寸11. 6m×8.6m,厚度2m;10#、11#、12#、13#墩设计桩径为1. 5m.桩长760m.承台平面尺寸34. 6m×13. 8m.厚度4m。
项目部采取劳务分包方式组织桥下部工程施工,并与劳务队签订了合同。合同约定:项目部负责混凝土、钢筋的供应;劳务队负责机械、设备和其他材料的提供,以及现场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同时承担工程质量责任和因质量问题造成的一切损失。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紧张、设备不足,劳务队将0#~6#、20#~25#墩台桩基改为人工挖孔桩.11#墩承台采用一次性浇筑施工。桩基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桩基基底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其中2根桩被判定为Ⅲ类桩,另外2根桩桩顶标高低于设计高程1m。
为查明上述质量问题原因,监理、项目部共同对存在问题的桩基和承台的施工内业资料进行了检查,发现仅有设计图纸和劳务队填写及签字的质检资料。
【问题】
1.根据背景资料,指出该项目基础工程质量控制重点并说明理由。
2.针对桩基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技术整改措施。
3.根据背景资料,指出施工单位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不妥做法。
【正确答案】 : 1.铁路特大桥的基础工程质量控制重点:(1)桩基钻孔位置、倾斜度、孔径;(2)钢筋笼质量、钢筋位置、数量;(3)灌筑水下混凝土的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及浇筑工艺;
(4)桩基尺寸、高程及承载力;(5)承台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及浇筑工艺,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水化热;(6)承台机构混凝土的位置、尺寸和外观质量。
理由:(1)这些工作是构成钻孔桩和承台中的分项工程,直接影响该桥梁工程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2)以上所列工作内容属于桥梁基础工程的特殊施工过程和关键工序。
2.桩基存在的质量问题的技术整改措施:(1)水位高,地址软弱不适合人工挖孔桩基础,改为钻孔桩基础;(2)针对Ⅲ类桩的处理:补桩、挖开补强、扶正;(3)针对桩顶标高低的处理:挖开后凿除桩头后按设计要求绑扎钢筋,浇筑不低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重新浇筑。
3.施工单位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不妥做法:(1)劳务队负责现场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不妥;(2)缺乏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没有编制项目质量计划;(3)施工质量控制程序不到位,未对桥涵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外观、规格、型号和质量证明文件进行验收;(4)每道工序完成之后,施工单位未对其进行检验.而且没有形成记录;(5)工序间未进行交接检验。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3】(20分)
某施工单位承建某铁路客运专线双线隧道。隧道长度为2600m,起止里程为DK38+000~DK40+600。进、出口段浅埋,围岩为风化泥灰岩,岩体破碎,节理发育,裂隙水丰富,级别为V级;洞身DK39+100~DK39+500段围岩级别为Ⅱ级,初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支护。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项目经理部工程部编制了隧道进口段施工方案,拟采用全断面开挖方法。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查后,认为开挖方法不正确。
事件2:对出口段编制了《洞口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施工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
事件3:Ⅱ级围岩段喷射混凝土作业时,水泥使用矿渣水泥,混凝土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其搅拌时间为1min.喷射采用干喷工艺,分段分层喷射作业,后一层喷射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并且一次最大喷射厚度拱部为10cm、边墙为15cm.为了节约成本,部分使用了回弹料。
【问题】
1.说明事件1中进口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方法不正确的理由。
2.指出图1中A和B所代表的施工工序名称。
3.针对事件3中的不妥之处.给出正确的做法。
4.根据背景资料,该洞口段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中应包括哪些安全技术措施?
【正确答案】 : 1.隧道进口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方法不正确的理由:(1)地质条件差;(2)隧道洞径(断面)大;(3)洞口浅埋不能采用全断面开挖方法施工。
2.图1中施工工序名称:A为洞口截排水系统施工、B为预支护(管棚、小导管)。
3.事件3中施工作业中的不妥之处:(1)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2)水泥使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3)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得小于1.5min;(4)严禁使刚网弹料。
4.洞口段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中应包括的安全技术措施:(1)地质超前预报安全技术措施;(2)爆破安全技术措施;(3)开挖安全技术措施;(4)预支护安全技术措施;(5)地表沉降控制安全技术措施;(6)应急预案安全技术措施。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4】(30分)
某双线铁路隧道DK38+100~DK38+400段。地质以中风化粉砂岩为主,设计围岩级别为V级,该段开挖设计为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初期支护采用钢架锚喷支护,钢架设计间距为80cm。
项目经理部采用台阶法开挖.钢架施工流程如图2所示。某日,距掌子面30m处初期支护发生扭曲变形,拱部初期支护混凝土出现开裂、掉块;现场施工情况如图3和图4所示。
【问题】
1.根据背景资料,对隧道洞身开挖作业进行主要危险源辨识,指出其内容。
2.指出图2中A、B、C和D代表的施工工序。
3.根据图3和图4开挖作业安排,从施工安全角度,指出该开挖作业可能导致的直接后果,并说明理由。
4.针对图3的施工步距,从施工安全角度,指出其错误之处,并说明原因。
5.为防止初期支护变形加剧,应对初期支护采取哪些主要补强措施?
【正确答案】 : 1.隧道洞身开挖作业进行的主要危险源内容:(1)开挖方法选择不当;(2)开挖循环进尺过大;(3)支护不及时;(4)找顶不彻底;(5)开挖作业台架防护措施不到位;(6)爆破作业时无安全防护;(7)爆破作业违章操作。
2.图2巾施工工序名称:A为初喷混凝土、B为清除拱(柱)脚底浮(虚)渣、C为焊接锚杆固定、D为打锁脚锚杆。
3.图3和图4开挖作业安排可能导致的直接后果及理由:
(1)掌子面易发生坍塌或变形。理由:①V级围岩上台阶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不能超过1榀钢架间距;②V级围岩边墙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不能超过2榀钢架间距。
(2)仰拱开挖处易发生坍塌或变形。理由:V级围岩仰拱开挖每循环进尺不能超过3m。
4.图3中的施工步距里的错误之处及原因:(1)仰拱施工位置距掌子面过长,达52m。因为V级围岩仰拱封闭位置距掌子面的距离不得大于35m;(2)二次衬砌距掌子而过长,达110m。因为V级围岩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不得大于70m。
5.为防止初期支护变形加剧应对初期支护采取的主要补强措施:(1)补打锚杆;(2)加设钢架;(3)补喷混凝土;(4)必要时加横向临时支撑(临时仰拱);(5)必要时加竖向支撑。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5】(30分)
某新建铁路工程,技术标准为单线I级铁路,工程内容包含路基、桥梁、隧道及轨道工程(不合“三电”)。某集团公司中标,投标时采取的主要施工组织方案为:划分两个工区平行作业,由两个土建公司承担施工;两座隧道进、出口同时作业;T梁现场预制,龙门吊架设;轨道采取人工铺轨。土建工程工期为30个月。工程分布与工区划分如图5所示。
中标后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集团公司组建了项目经理部,设立了施工技术部、财务部、物资设备保障部、宣传部、试验中心、办公室,并计划对两个工区按专业配备施工队伍。
事件2:施工队伍进场前,业主要求采用机械化铺轨(T梁施工方案不变),由专业化公司承担施工。项目经理部据此对施工任务进行了重新划分。
事件3:项目经理部对轨道工程确定的主要控制工序有:循环整道、铺设轨排、路基(桥梁)上砟、运输轨排、路基(桥梁)补砟、轨排组装。
事件4:项目经理部在怀阳站设铺轨基地,布置轨排生产线,并配备装车龙门吊等主要铺轨机械。
【问题】
1.针对事件1,指出项目经理部缺少的两个关键职能部门。
2.针对事件1.二工区应配备哪些专业的施工队伍?
3.针对事件2,重新划分合理的施工工区。
4.针对事件3,画出正确的轨道工程施工流程。
5.针对事件4,现场还应配备哪些主要铺轨机械?
【正确答案】 :
1.缺少的两个关键职能部门为质量安全部和计划合同部。
2.二工区应配备的专业的施工队伍:隧道队、路基队、桥梁队、制梁队、架梁队、轨道队。
3.工区重新划分为:增加一个施工工区,由两个施工工区变化为三个施工工区.三工区为专门的铺轨工区。
4.轨道工程施工流程如图6所示:
5.事件4中还应配备的主要铺轨机械:铺轨机、轨排运输车。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本大题共有 5 道小题 ,当前页: 1 / 1总页数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本大题所有小题如下:
您目前得分: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