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建造师考试网

您好,欢迎您进入唯才网考试中心

用户: 匿名  2025年07月16日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027-88605621

2019年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模拟测试(一)

( 试卷总分:160 分 ; 共有3大题 ; 考试时间:240分钟 )

试卷说明

单选题 : 选项当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

多选题 :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案例解析题 : 用户在提交试卷后,根据该题的答案和解析进行自我评分

第3大题:案例解析题(共100分)

【案例题1】(20分)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35.8km的二级公路旧路面“白改黑”改建施工,旧路面为水泥混凝土面层,使用10年后面板破损严重,必须重建。经设计院按旧路改建设计后,将旧路面做碎石化处理,加铺SMA面层。在右侧岩层破碎的挖方路段增设碎落台和护面墙。
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事件1:施工单位针对旧路面碎石化施工做了详细的技术交底,现将部分技术要点摘录如下:①在路面碎石化施工正式开始之前,选择有代表性的路段作为试验段,获取破碎参数。②在正常碎石化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路面实际状况对破碎参数不断做出微小的调整。③路面破碎时,先破碎中部的行车道,然后破碎路面侧边的车道。两幅破碎一般要保证10cm左右的搭接破碎宽度。④机械施工过程中要灵活调整行进速度、落锤高度、频率等,尽量达到破碎均匀。⑤路面碎石化后应清除路面中所有松散的填缝料、胀缝料,切割移除暴露的加强钢筋或其他类似物。⑥路面碎石化后进行压实,表面低凹处在压实前采用黏土回填、找平,以保证加铺沥青面层的平整度。
事件2:SMA碾压遵循一定的原则:碾压温度越高越好,摊铺后应立即压实,不得等候。SMA碾压宜采用振动钢轮压路机初压1~2遍、复压2~4遍、终压1遍的组合方式。SMA面层施工切忌使用胶轮压路机或组合式压路机。采用振动压路机时,宜用高频率、低振幅。
事件3: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破碎前,施工单位对全线的排水系统进行设置和修复,并将公路两侧的路肩挖除至旧路面基层顶面同一高度,对全线存在的严重病害软弱路段进行处治。
【问题】:
1.改正旧路面碎石化技术要点中的错误之处。
2.请简述事件2中提及的SMA碾压原则。
3.计算图中边沟的最大过水面积。
4.写出事件2中切忌使用胶轮压路机或组合式压路机的理由。
5.对事件3中存在严重病害的软弱路段应如何处治?

【正确答案】 : 2.“紧跟、慢压、高频、低幅”原则。
3.最大过水面积:(0.4+0.6)x0.4/2=0.2(m²)。
4.理由:防止胶轮压路机或组合式压路机的轮胎将结构部沥青“泵吸”到路表面,使路表失去纹理和粗糙度。
5.首先清除混凝土路面并挖至稳定层,然后换填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材料。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3】(20分)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2km的山区二级公路工程项目,其中包含一座长260m的双车道隧道。隧道进口洞顶覆盖层较薄,出口段的路堑地段受落石和塌方危害,隧道进出口段均设置12m的拱式明洞。
隧道开挖后,及时修筑了第一次衬砌,通过施工中的监控量测,确定围岩变形稳定后,修筑防水层及进行第二次衬砌。
隧道洞口段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自上而下为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层、20 cm厚填隙碎石基层。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了隧道通风、照明设施的施工。
隧道通车后,在进口段发现路面出现横向裂缝,施工单位对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段基层顶面标高比设计标高平均高出5 cm,而混凝土制备、浇筑工艺、养护都满足要求,切缝不及时。
【问题】:
1.简述本隧道工程设置明洞的理由。
2.根据荷载分布划分,该隧道的拱式明洞有哪些形式?
3.补充隧道中还需要施工的其他附属设施。
4.分析路面出现横向裂缝的可能原因。
【正确答案】 : 又可作为地下建筑物用于深路堑、浅埋地段不适宜暗挖隧道时,取代隧道的作用。
2.按荷载分布,该隧道的拱式明洞的形式包括墙式、刚架式、柱式和悬臂式等。
3.隧道中还需要施工的其他附属设施包括:安全设施、供配电设施、应急设施等。
4.路面出现横向裂缝的可能原因:
(1)混凝土路面切缝不及时,由于温缩和干缩而发生断裂。混凝土连续浇筑长度越长,浇筑时气温越高,基层表面越粗糙、越易断裂。
(2)切缝深度过浅,由于横断面没有明显削弱,应力没有释放,因而在临近缩缝处产生新的收缩缝。
(3)混昆凝土路面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陷(如穿越河洪、沟槽,拓宽路段处),导致板底脱空而断裂。
(4)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与强度不足,在行车荷载和温度应力下产生强度裂缝。
(5)水泥干缩性大;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灰比大;材料计量不准确;养护不及时。
(6)混凝土施工时,振捣不均匀。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4】(30分)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高速公路路基H合同段工程施工,该区段设计车速100km/h,平均挖深为19m,路基宽度为26 m,其中K20+100~K20+230为土质路堑,K20+300~K20+520为石质路堑。施工单位采用下图所示的工艺流程组织土质路堑的施工,于4月完成该路段边坡施工。


在进行土质路堑机械开挖时,施工单位利用推土机、挖掘机、凿岩机、钻孔机、平地机等机械进行土方开挖作业。
石质路堑区段岩石为石质系硅质灰岩,岩石较坚硬,多为厚层构造,局部呈薄层状构造,裂隙发育。要求路堑采用钻爆开挖,爆破石渣最大允许直径为30cm,对开挖石渣尽可能提高利用率。
施工单位编制的爆破设计方案如下:
(1)边坡采用预裂爆破,路基主体尽量采用深孔爆破,局部采用钢钎炮、烘膛炮等方法。
(2)装药时分单层、分层装药,预裂装药及洞室内集中装药。炮眼装药后用铁杆捣实,填塞砂土,洞室装药时,将预先加好的起爆体放在药包中心位置,周围填以乳化防水炸药,用砂黏土填塞。
(3)边坡预裂爆破破孔间距为1m,采用“方格型”布置,按边坡坡度控制炮杆位置,路基主体内炮孔间距4m,采用“梅花型”均匀布置。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路基挖方的土质均为普通土,平均运距50m的土方有10000m³,平均运距100m的土方有8000m³,平均运距150m的土方有5000m³。
施工完成后,对路基工程进行了质量检验,其中针对K20+300~K20+520路段,实测了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及横坡。
【问题】:
1.写出图示中A、B分别代表的施工过程,并写出A工序的目的。
2.判断施工单位在进行土质路堑开挖时所用的机械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写出几种土质路堑开挖时所用的机械。
3.指出并改正爆破设计方案中的错误之处。
4.计算挖土方的平均运距。
5.K20+300~K20+520段路基施工的质量检验,还应实测哪些项目?

【正确答案】 : 2.不正确,因为这段路堑开挖是土质路堑,而给出的机械中,凿岩机和钻孔机是石质路堑开挖时使用的石方机械。土质路堑开挖所用的机械有推土机、挖掘机等。
3.错误之处1:炮眼装药后用铁杆捣实,填塞砂土。
改正:炮眼装药后用木杆捣实,填塞黏土。
错误之处2:洞室装药时,将预先加好的起爆体放在药包的中心位置,周围填以乳化防水炸药。
改正:洞室装药时,将预先加好的起爆体放在药包的中心位置,周围填以硝酸安全炸药。
错误之处3:采用“方格型”布置。
改正:采用“一字型”布置。
4.挖土方的平均运距=(50x10000+100×8000+150×5000)/(10000+8000+5000)=89.13(m)。
5.实测项目还有压实、平整度、边坡坡度及边坡平顺度。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5】(30分)

某公路工程的施工合同工期为16周,项目监理机构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时间单位:周)。各工作均按匀速施工。施工单位的报价单(部分)见下表。


工程施工到第4周时进行进度检查,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A工作已经完成,但由于设计图局部修改,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为840m³,工作持续时间未变。
事件2:B工作施工时,遇到异常恶劣的气候,造成施工单位的施工机械损坏和施工人员窝工,损失1万元,实际只完成估算工程量的25%。
事件3:C 工作为检验检测配合工作,只完成了估算工程量的20%,施工单位实际发生检验配合工作费用5000元。
事件4:施工中发现地下文物,导致D工作尚未开始,造成施工单位自有设备闲置4个台班,台班单价300元、折旧费100元/台班。施工单位进行文物现场保护的费用为1200元。
【问题】:
1.根据第4周末的检查结果,逐项分析B、C、D三项工作的实际进度对工期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2.若施工单位在第4周末就B、C、D工作出现的进度偏差提出工程延期的要求,应批准工程延期多长时间?为什么?
3.施工单位是否就事件2、4提出费用索赔?为什么?可以获得的索赔费用是多少?
4.事件3中C工作发生的费用如何结算?
5.前4周施工单位可得到的结算款为多少元?

【正确答案】 : C工作拖后1周,不影响工期,因C工作总时差为3周。
D工作拖后2周,影响工期2周,因D工作总时差为零(或D工作为关键工作)。
2.批准工程延期2周。理由:施工中发现地下文物造成D工作拖延,不属于施工单位责任。
3.(1)事件2不能索赔费用,因异常恶劣天气造成的施工单位施工机械损坏和施工人员窝工的损失不能索赔。
(2)事件4可以索赔,因施工中发现地下文物属于非施工单位原因。可获得的索赔费用为:4台班×100元/台班+1200元=1600元。
4.不予结算,因施工单位对C工作的费用没有报价,故认为该项费用已分摊到相应项目中。
5.施工单位可得到的结算款:
A工作:840m³×300元/m³=252000元;
B工作:1200m³×25%x320元/m³=96000元;
D工作:4台班×100元/台班+1200元=1600元;
合计:252000元+96000元+1600元=349600元。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本大题共有 4 道小题 ,当前页: 1 / 1总页数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本大题所有小题如下:
您目前得分:29.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