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建造师考试网

您好,欢迎您进入唯才网考试中心

用户: 匿名  2025年05月20日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027-88605621

2007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真题-《中级会计实务》

( 试卷总分:125 分 ; 共有4大题 ; 考试时间:120分钟 )

试卷说明

判断题 : 根据题意判断正误

单选题 : 选项当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

多选题 :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案例解析题 : 用户在提交试卷后,根据该题的答案和解析进行自我评分

第4大题:案例解析题(共80分)

【案例题1】(20分)
甲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为建造专用生产线筹集资金,有关资料如下: (1) 2007年12月31日,委托证券公司以7 755万元的价格发行3年期分期付息公司债券,该债券面值为8 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 5%,实际年利率为5.64%,每年付息一次,到期后按面值偿还,支付的发行费用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相等。 (2)生产线建造工程采用出包方式,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动工,发行债券所得款项当日全部都支付给建造承包商,2009年12月31日所建造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3)假定各年度利息的实际支付日期均为下年度的1月10日,2011年1月10日支付2010年度利息,一并偿付面值。 (4)所有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收付。 要求: (1)计算甲公司该债券在各年末的摊余成本、应付利息金额、当年应予资本化或费用化的利息金额、利息调整的本年摊销额和年末余额,结果填人表格(不需列出计算过程)。 (2)分别编制甲公司与债券发行、2008年12月31日和2010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利息、2011年1月10日支付利息和面值业务相关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应付债券”科目应列出明细科目)
【正确答案】 :

(1)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和摊余成本计算表:注:括号内的数字为负值

①2007年12月31日:债券的面值为8000万元;摊余成本余额为7755万元;利息调整=7755-8000=-245(万元)。由于2007年12月31日是债券发行日,因此当年应予资本化或费用化的利息金额、年来应付利息金额、“利息调整”本年摊销项几个项目都不用填列。②2008年12月31日:债券的面值为8000万元;摊余成本余额=7755×(1+5.64%)-8000x4.5%=7832.38(万元);利息调整=7832.38-8000=-167.62(万元)。年末应付利息金额=8000×4.5%=360(万元);“利息调整”本年摊销项=7832.38-7755=77.38(万元);当年应予资本化或费用化的利息金额=360+77.38=437.38(万元)。③2009年12月31日:债券的面值为8000万元;摊余成本余额=7832.38×(1+5.64%)-8000×4.5%=7914.13(万元);利息调整=7914.13-8000=-85.87(万元)。年末应付利息金额=8000×4.5%=360(万元);“利息调整”本年摊销项=7914.13-7832.38=81.75(万元);当年应予资本化或费用化的利息金额=360+81.75=441.75(万元)。④2010年12月31日:2010年为最后一年,则债券的面值为8000万元;摊余成本余额也为8000万元;利息调整=8000-8000=0。年末应付利息金额=8000×4.5%=360(万元);“利息调整”本年摊销项(应采用倒挤的方法计算)=245-77.38-81.75=85.87(万元)。当年应予资本化或费用化的利息金额=360+85.87=445.87(万元)。   (2)根据(1)中的数据来编制会计分录,由于(1)中己列示详细的计算过程,这里就不再详写计算过程。①2007年12月31日发行债券:借:银行存款7755应付债券——利息调整245贷:应付债券——面值8000 ②2008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借:在建工程437.38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77.38应付利息360 ③2010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借:财务费用445.87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8587应付利息360 ④2011年1月10日付息还本:借:应付债券——面值8000应付利息360贷:银行存款8360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2】(20分)
甲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设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该公司2007年利润总额为6 000万元,当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项目如下: (1)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5 000万元,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500万元坏账准备。税法规定,企业按照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5‰计提了坏账准备允许税前扣除,除已税前扣除的坏账准备外,应收款项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 (2)按照销售合同规定,甲公司承诺对销售的x产品提供3年免费售后服务。甲公司2007年销售的x产品预计在售后服务期间将发生的费用为400万元,已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支出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甲公司2007年没有发生售后服务支出。 (3)甲公司2007年以4 000万元取得一项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投资,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该投资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差较小,甲公司采用票面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当年确认国债利息收入200万元,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该国债投资在持有期间未发生减值。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 (4)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Y产品的账面余额为2 600万元,根据市场情况对Y产品计提跌价准备4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 (5) 2007年4月,甲公司自公开市场购入基金,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取得成本为2 000万元, 2007年12月31日该基金的公允价值为4 100万元,公允价值相对账面价值的变动已计入当期损益,持有期间基金未进行分配。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 其他相关资料: (1)假定预期未来期间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不发生变化。 (2)甲公司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要求: (1)确定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中资产、负债在2007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同时比较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计算所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金额。 (2)计算甲公司2007年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3)编制甲公司2007年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 :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1】(20分)
甲上市公司由专利权X、设备Y以及设备Z组成的生产线,专门用于生产产品W。 该生产线于2001年1月投产,至2007年12月31日已连续生产7年,甲公司按照不同的生产线进行管理,产品W存在活跃市场。生产线生产的产品W,经包装机H进行外包装后对外出售。(1)产品W生产线及包装机H的有关资料如下: ①专利权x于2001年1月以400万元取得,专门用于生产产品W。甲公司预计该专利权的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直接法摊销,预计净残值为0。 该专利权除用于生产产品W外,无其他用途。 ②专用设备Y和z是为生产产品W专门订制的,除生产产品w外,无其他用途。 专门设备Y系甲公司于2000年12月10日购入,原价1 400万元,购A后即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设备Y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诤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专用设备z系甲公司于2000年12月16日购入,原价200万元,购入后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设备Z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③包装机H系甲公司于2000年12月18日购A,原价180万元,用于对公司生产的部分产品(包括产品w)进行外包装,该包装机由独立核算的包装车间使用。公司生产的产品进行包装时需按照市场价格向包装车间内部结算包装费,除用于本公司产品的包装外,甲公司还用该机器承接其他企业产品外包装,收取包装费。该机器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 2007年,市场上出现了产品w的替代产品,产品w市价下跌,销量下降,出现减值迹象。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有关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①2007年12月31日,专利权x的公允价值为118万元,如将其处置,预计将发生相关费用8万元,无法独立确定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设备Y和设备z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均无法确定;包装机H的公允价值为62万元,如处置预计将发生的费用为2万元,根据其预计提供包装服务的收费情况计算,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63万元。 ②甲公司管理层2007年年末批准的财务预算中与产品W生产线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关的资料如下表如示(有关现金流量均发生于年未,各年未不存在与产品w相关的存货,收入、支出均不含增值税): ③甲公司的增量借款年利率为5%(税前),公司认为5%是产品W生产线的最低必要报酬率。复利现值系数如下:(3)其他有关资料: ①甲公司与生产产品W相关的资产在2007年以前未发生减值。 ②甲公司不存在可分摊至产品W生产线的总部资产和商誉价值。 ③本题中有关事项均具有重要性。 ④本题中不考虑中期报告及所得税影响。 要求: (1)判断甲公司与生产产品W相关的各项资产中,哪些资产构成资产组,并说明理由。 (2)计算确定甲公司与生产产品W相关的资产组未来每一期间的现金净流量及2007 年12月31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3)计算包装机H在2007年12月31日的可收回金额。 (4)填列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与生产产品W相关的资产组减值测试表(不需列 出计算过程)。表中所列资产不属于资产组的,不予填列。 (5)编制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 : (1)专利权x、专用设备Y和z都是用于生产产品w的,无其他用途,无法单独产生现金流量,但整条生产线购成一个产销单位,属于一个资产组。H包装机独立考虑计提减值。因为H包装机除用于本公司产品的包装外,还承接其他企业产品外包装,收取包装费,可产生独立的现金流。  (2)与生产产品W相关的资产组未来每一期现金流量:2008年现金流量=1200-20-600-180-100=300(万元);2009年现金流量=1100+20-100-550-160-160=150(万元);2010年现金流量=720+100-460-140-120=1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300×0.9524+150×09070+100×0.8638=508.15(万元)。  (3)H包装机的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62-2=60(万元),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63万元,所以,H包装机的可收回金额为63万元。  (4)资产组减值测试表:①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的计算:专利权x:按直线法摊销,已使用7年,寿命为10年,则账面价值=400-400×710=12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值为118-8=110(万元),因此,可收回金额=110(万元),减值损失=120-110=10(万元)。设备Y:按直线法摊销,已使用7年,寿命为10年,则账面价值=1400-1400×710=420(万元)。可收回金额无法确定。设备Z:按直线法摊销,已使用7年,寿命为10年,则账面价值=200-200×710=60(万元)。可收回金额无法确定。包装机H: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已使用7年,寿命为10年,则账面价值=180-180×710=54(万元)。可收回金额(3)已经计算得出为63万元。资产组:账面价值=120+420+60=600(万元)。可收回金额(2)已经计算出为50815万元。②减值损失:专利权x:资产减值损失=120-110=10(万元)。资产组:资产减值损失=600-508.15=91.85(万元)。③资产减值损失分摊比例、分摊减值损失、分摊后账面价值以及尚未分摊的减值损失:专利权x.减值损失分摊比例=120600=20%:分摊减值损失按照资产组比例计算为:91.85×20%10万元,故分摊减值损失应按照10万元计算。分摊后账面价值=120-10=110(万元)。设备Y:减值损失分摊比例=420600=70%;分摊减值损失=91.85×70%=64.30(万元);分摊后账面价值=420-64.30=355.70(万元)。设备Z:减值损失分摊比例=60600=10%:分摊减值损失=91.85×10%=919(万元);分摊后账面价值=60-9.19=50.81(万元)。资产组:减值损失分摊比例为100%;分摊减值损失为0;尚未分摊的减值损失为:91.85-10-64.30-9.19=836(万元)。④二次分摊比例、二次分摊减值损失、二次分摊后确认减值损失总额、二次分摊后账面价值:专利权x.二次分摊后应确认减值损失总额为10万元;二次分摊后账面价值为110万元。设备Y:二次分摊比例=420(420+60)=87.5% 二次分摊减值损失=8.36×87.5010=732(万元);二次分摊后应确认减值损失总额=64.30+7.32=71.62(万元);二次分摊后账面价值=420-71.62=348.38(万元)。设备Z:二次分摊比例=60(420+60)=12.5%:二次分摊减值损失=8.36×12.5%=1.04(万元);二次分摊后应确认减值损失总额=919+1.04=10.23(万元);二次分摊后账面价值=60-10.23=49.77(万元)。资产组:二次分摊比例为100%;二次分摊后应确认减值损失总额为91.85万元;二次分摊后账面价值为508.15万元。  (5)根据(4)的计算及表格数据,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为: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2】(20分)
甲上市公司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生产经营的互补,2007年1月合并了乙公司。甲公司与乙公司均为增值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除特别注明外,产品销售价格均为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有关情况如下:(1)2007年1月1日,甲公司通过发行2 000万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市价为4.2 元)取得了乙公司80%的股权,并于当日开始对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实施控制。 ①合并前,甲、乙公司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 ②2007年1月1日,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及账面价值的总额均为9 000万元(见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简表)。 ③乙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900万元,除实现净利润外,未发生其他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交易或事项,当年也未向投资者分配利润。2007年12月31日所有者权益总额为9 900万元(见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简表)。 (2) 2007年甲、乙公司发生的内部交易或事项如下: ①2月15日,甲公司以每件4万元的价格自乙公司购入200件A商品,款项于6月30日支付,乙公司A商品的成本为每件2.8万元。至2007年12月31日,该批商品已售出80%,销售价格为每件4.3万元。 ②4月26日,乙公司以面值公开发行一次还本付息的企业债券,甲公司购入600万元,取得后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假定甲公司及乙公司均未发生与该债券相关的交易费用)。因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差较小,甲公司采用票面利率来计算确认2007年利息收入23万元,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 乙公司将与该债券相关的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其中与甲公司所持有部分相对应的金额为23万元。 ③6月29日,甲公司出售一件产品给乙公司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该产品在甲公司的成本为600万元,销售给乙公司的售价为720万元,乙公司取得该固定资产后,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 至2007年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支付该购入设备款,甲公司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36万元。 ④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协议,自当日起有偿使用乙公司的某块场地,使用期1年,使用费为60万元,款项于当日支付,乙公司不提供任何后续服务。 甲公司将该使用费作为管理费用核算。乙公司将该使用费收入全部作为其他业务收入。 ⑤甲公司于2007年12月26日与乙公司签订商品购销合同,并于当日支付合同预付款180万元。至2007年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供货。 (3)其他有关资料。 ①不考虑甲公司发行股票过程中的交易费用。 ②甲、乙公司均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③本题中涉及的有关资产均未出现减值迹象。 ④本题中甲公司及乙公司均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于与抵销的内部交易相关的递延所得税,不要求进行调整。 要求: (1)判断上述企业合并的类型(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或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并说明原因。 (2)确定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并编制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3)确定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在2007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 (4)编制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财务报表对长期投权投资的调整分录。 (5)编制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财务报表的抵销分录。(不要求编制与合并现金流量表相关的抵销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 :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本大题共有 4 道小题 ,当前页: 1 / 1总页数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本大题所有小题如下:
您目前得分:2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