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建造师考试网

您好,欢迎您进入唯才网考试中心

用户: 匿名  2025年07月17日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027-88605621

2019年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模拟测试(六)

( 试卷总分:160 分 ; 共有3大题 ; 考试时间:240分钟 )

试卷说明

单选题 : 选项当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

多选题 :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案例解析题 : 用户在提交试卷后,根据该题的答案和解析进行自我评分

第3大题:案例解析题(共120分)

【案例题1】(20分)
某高速公路项目,路面面层为沥青混凝土,基层为级配碎石,项目经理部决定精心组织、科学施工,搞好现场技术质量管理,做了包括如下环节的工作:
项目经理部由总工程师组织进行了技术交底;为真正落实公司的现场技术管理制度制定了执行细则,其中,为避免放样偏位,特别强调了落实测量双检制。
将以下(a)、(b)、(c)三项作为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
(a)基层强度、平整度、高程的检查与控制;
(b)沥青材料的检查与试验;
(c)为集料的级配、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验铺筑了沥青混凝土试验段。
在底面层施工前,进行了测量放样和基层清扫;
加强了质量检查控制,如开工前检查、工序检查和工序交接检查等。
【问题】:
1.对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还应设置哪些质量控制关键点?
2.铺筑沥青混凝土试验段的目的是什么?
3.底面层施工前,除测量放样和清扫基层外,还要进行哪些重要工序?
4.请列出其他现场质量检查的内容。
【正确答案】 : (1)路面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与组合;
(2)沥青混凝土的运输与摊铺温度控制;
(3)沥青混凝土摊铺厚度控制和摊铺中的离析控制;
(4)沥青混凝土的碾压与接缝控制。
2.确定松铺系数、施工工艺、机械配备、人员组织、压实遍数,并检查压实度、沥青含量、矿料级配及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各项技术指标。
3.还有准备下承层。
4.隐蔽工程检查;停工后复工前检查;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成品、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检查;巡视检查。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2】(20分)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高速公路路基H合同段工程施工,该区段设计车速为100 km/h。平均挖深为19 m,路基宽度为26 m,其中K20+300~K20+520为石质路堑。该区段岩石为石炭系硅质灰岩,岩石较坚硬,多为厚层构造,局部呈薄层状构造,裂隙发育。要求路堑采用钻爆开挖,爆破石渣最大允许直径为30 cm,对开挖石渣尽可能提高利用率。
施工单位编制的爆破设计方案摘要如下:
(1)边坡采用预裂爆破,路基主体尽量采用深孔爆破,局部采用钢钎炮、烘膛炮等方法。
(2)采用直径为8 cm的钻头钻孔,利用自行式凿岩机或潜孔钻一次钻到每阶平台设计标高位置。
(3)爆破顺序采用从上至下的分台阶,顺路线方向纵向推进爆破,控制最大爆破深度不超过10 m,纵向每40~50 m为一个单元,边坡和主体采用微差爆破一次性完成。
(4)边坡预裂爆破孔间距为1m,采用方格形布置,按水平方向控制炮杆位置,路基主体内炮孔间距4 m,采用梅花形均匀布置。
爆破设计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批时未通过,退回后由施工单位重新修改。
在确定爆破安全距离时,施工单位按《爆破安全规程》中安全距离不小于200 m的规定,将安全距离设为200 m,并布置警戒线。爆破结束后,未出现安全事故。
K20+300~K20+ 520段需开挖石方140 000m³,采用2台装载机(每台作业率为720m³/台班)和6台自卸汽车(每台作业率为300m³/台班)配合装运石方,其他机械均配套,将石方调运到两端的填方路段。
施工完成后,对路基工程进行了质量检验,其中针对K20+300~K20+520路段,实测了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及横坡。
【问题】:
1.指出并改正爆破设计方案中的错误之处。
2.施工单位确定爆破安全距离的做法是否恰当?说明理由。
3.在不考虑加班的情况下,K20+300~K20+520路段石方调运工作需要多少天?(列式计算)
4.K20+300~K20+520段路基施工的质量检验,还应实测哪些项目?
【正确答案】 : 应改为:采用一字形布置,按边坡坡度控制炮杆位置。
2.不恰当。因为除考虑《爆破安全规程》中露天爆破安全距离不得小于200m外,还应考虑个别飞散物影响、地震波、空气冲击波的影响,经计算后再确定安全距离。
3.工作天数=140000/(2x720)=97.2—98(d)。
4.实测项目还有压实度、平整度、边坡坡度及边坡平顺度。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3】(20分)
某预应力T型梁桥,大桥主体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即进行台背回填。该桥台高9m,桥台地基为微风化砂岩。为了施工管理和质量检验评定的需要,施工单位将台背回填作为分部工程,下设挖台阶与填土两个分项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台背回填前,进行了挖台阶施工,自检后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但驻地监理工程师临时外出开会,考虑到地基为砂岩,强度满足要求,施工单位及时进行了台背填筑,等监理工程师回来后补办手续。
台背填筑时,采用与桥头引道一致的黏土作为台背填料,并对进场的填料进行检验,在桥台上绘出每层填筑的填厚线位,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方法填筑,分层松铺厚度30 cm,用夯压机械进行夯实,每层夯实完工后进行自检并照相,并对每个桥台单独建立了技术档案。
【问题】:
1.指出施工单位质量评定中的错误做法并改正。
2.地基处理的验收是否符合隐蔽工程验收制度规定?说明理由。
3.指出台背填筑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做法并改正。
4.通车后,该桥台最易出现哪种病害?
【正确答案】 : 正确做法:台背回填应作为分项工程,挖台阶与填土不应作为分项工程。
2.地基处理的验收不符合隐蔽工程验收制度规定。
理由:隐蔽工程是指为下道工序施工所隐蔽的工程项目,隐蔽前必须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由施工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人员、质检人员,并请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代表参加,必要时请设计人员参加,检查意见应具体明确,检查手续应及时办理,不得后补。需要复验的要办理复验手续,填写复验日期并由复验人做出结论。
3.台背填筑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做法以及改正:
(1)错误做法:采用与桥头引道一致的黏土作为台背填料。
正确做法:台背填筑应采用透水性材料填筑,优先选用砂砾类土如砂砾、碎石、碎石土等,并有一定的级配。
(2)错误做法:桥台上绘出每层填筑的填厚线位。
正确做法:挂牌划线施工,每层填筑均照相并与检测资料一并保存。
(3)错误做法:分层松铺厚度为30cm。
正确做法:分层松铺厚度宜小于20cm。
4.通车后,该桥台最易出现的病害是构造裂缝及桥头跳车。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4】(30分)

某跨度30m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采用后张法张拉预应力。支架的布置根据梁截面大小并通过计算确定以确保强度、刚度、稳定性满足要求。对高度超过5m的支架,应对其稳定性进行安全论证。为保证支架安装质量,施工单位认真检查了扣件的外观质量。扣件结构图如下。


为了保证支架的承载力以及消除支架和支架地基引起的塑性变形,对支架进行了堆砂袋预压,经计算,该桥达到了设置预拱度的条件,恒载、活载、张拉上拱、混凝土温度、徐变、收缩引起挠度见下表,并按二次抛物线设置预拱度。跨中底板的设计标高为100. 825 m。


在进行模板安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对于腹板模板,应根据腹板高度设置对拉杆,对拉杆宜采用钢套管。
(2)混凝土的隔离剂使用的是废机油。
(3)模板拆除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拆时严禁抛扔。
【问题】:
1.判断进行支架的专家论证的范围是否正确,并写出支架在什么范围内需要设置水平剪刀撑和编制施工方案。
2.写出扣件中A、B、C代表的含义。
3.计算该支架跨中需要设置的预拱度。
4.指出在模板安装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的措施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
5.写出架设本桥支架需要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内容。

【正确答案】 : 2.A是限位梢;B是上碗扣;C是下碗扣。
3.该支架跨中需要设置的预拱度=10+8/2-3+2=13(mm)。
4.(1)错误,对拉杆宜采用塑料套管,以便拉杆取出。
(2)错误,混凝土的隔离剂应采用清洁的机油、肥皂水或其他质量可靠的隔离剂,不得使用废机油。
(3)正确。
5.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劳动力计划、计算书及图纸。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5】(30分)

某公司承接了某城市道路的改扩建工程。工程中包含一段长为240 m的新增路线(含下水道200 m)和一段长为220 m的路面改造(含下水道200 m),另需拆除一座旧人行天桥,新建一座立交桥。工程位于城市繁华地带,建筑物多,地下管网密集,交通量大。
新增线路部分地下水位位于-4.0 m处(原地面高程为±0.0 m),下水道基坑设计底高程为-5.5 m,立交桥上部结构为预应力箱梁,采用预制吊装施工。
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进度计划见下图),并绘制了一张总平面布置图,要求工程从开工到完工严格按该图进行平面布置。


施工中,发生了如下导致施工暂停的事件:
事件1:在新增路线管网基坑开挖施工中,原有地下管网资料标注的城市主供水管和光电缆位于-3.0 m处,但由于标识的高程和平面位置的偏差,导致供水管和光电缆被挖断,使开挖施工暂停14d。
事件2:在改造路面施工中,由于摊铺机设备故障,导致施工中断7d。项目部针对施工中发生的情况,积极收集进度资料,并向上级公司提交了月度进度报告,报告中综合描述了进度的执行情况。
【问题】:
1.根据背景所述,按《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本施工项目中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有哪些?
2.背景中关于施工平面布置图的使用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计算工程总工期,并指出关键线路(指出节点顺序即可)。
4.分析施工中先后发生的两次事件对工期产生的影响。如果项目部提出工期索赔,应获得几天延期?说明理由。
5.补充项目部向企业提供月度施工进度报告的内容。

【正确答案】 : 2.错误之处:总平面布置图保持不变。由于本项目位于城市繁华地带,并有新旧工程交替,且需维持社会交通,因此施工平面布置图应是动态的。
3.工程总工期为120d。关键线路为:①→②→⑤→⑦→⑪→⑫→⑬。
4.事件1将使工期拖延4d,事件2将使工期再延长2d。如果承包人提出工期索赔,只能获得由于事件1导致的工期拖延补偿,即延期4d。因为原有地下管网资料应由业主提供,并应保证资料的准确性,所以承包人应获得工期索赔,而设备故障是承包人自身原因,所以不会获得延期批准。
5.实际施工进度图;工程变更、价格调整、索赔及工程款收支情况;进度偏差的状况和导致偏差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措施;计划调整意见和建议。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本大题共有 5 道小题 ,当前页: 1 / 1总页数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本大题所有小题如下:
您目前得分:3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