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建造师考试网

您好,欢迎您进入唯才网考试中心

用户: 匿名  2025年04月20日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027-88605621

2016年一级建造师《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综合测试卷

( 试卷总分:160 分 ; 共有3大题 ; 考试时间:240分钟 )

试卷说明

单选题 : 选项当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

多选题 :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案例解析题 : 用户在提交试卷后,根据该题的答案和解析进行自我评分

第3大题:案例解析题(共100分)

【案例题1】(20分)

某施工队进行井下巷道施工。巷道断面高度3.6m,宽度4.4m,锚喷支护。为加快施工速度,施工队采用两个施工班掘进、一个班锚喷作业的施工方法;并在放炮后,立即进入掘进工作面安排钻炮眼、出矸工作。由于出矸工作来不及,经常是锚喷工作在矸石堆上进行;而且掘进班施工人员还以可以方便锚喷拒绝验收人员对掘进班提出的清完矸石的要求。结果月底验收时发现巷道很不规整,还满巷道淌水。

问题
1.你认为该施工队加快掘进速度的做法是否正确?哪些做法违法安全规程?
2.施工队的哪些做法不利于巷道质量?
3.掘进班提出“方便锚喷”的观点是否有理?应如何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正确答案】 : 1.问题(1)。不正确。违法安全规程的地方包括1)放炮后应首先进行通风;2)在作业前必须先进行“敲帮问顶”的程序;3)掘进的钻眼工作之前,没有设置临时支护;

2.问题(2)。不利于巷道施工质量的做法有1)支护不及时,不利于巷道稳定;2)矸石没有清理干净,给后底板钻眼工作带来困难,使炮眼位置上漂,影响巷道走向和规格整齐;3)同样还给钻锚杆(帮、底角)炮眼施工带来困难,使锚杆钻眼施工的位置、方向不易到位,从而也会影响支护质量和巷道规格质量;4)水沟工作无法跟上,导致“到处淌水”。

3.问题(3)。有一定道理。一般锚喷支护的巷道施工程序是放炮后应该先通风,检查顶板安全,“敲帮问顶”;然后可以采用“顶部喷浆、锚杆支护,同时出矸;然后与钻眼平行作业;待出完矸石后,再安排两帮支护”的施工程序,一段距离后,同时完成水沟工作。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2】(20分)

西南地区某一新建矿井1.2Mt,因为井筒地质钻孔资料充分,且岩性条件也比较好,井筒施工工程很快就完成。根据井筒施工的经验,设计单位设计了断面偏大的三心拱直墙形状巷道。实际巷道施工时发现,该水平岩层构造多、性质变化很大,且多数岩性差、围岩压力大,巷道几乎难以推进。于是在巷道施工过程中又按地质精查要求补充了勘探钻孔。等巷道进到应进矿层的位置时,发现矿层的储量比较原设计的要小得多。最后项目只能改成为0.45Mt的矿井。影响了当地经济和周围地区资源供给条件。

问题
1.该矿井的建设程序中,存在哪些问题?
2.试分析勘察资料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3.当巷道施工发生困难时,可采取哪些办法?
4.本案例说明了哪些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正确答案】 : 1.问题(1)。从项目建设过程看,该项目采用了边施工、边设计、边勘察的方法。巷道断面设计在井筒施工过程中进行;精查勘探工作在巷道施工遇到困难时才不得不去完成。正因为此,使施工发生困难,造成矿产生产规模(设计产量)不能落实。显然该项目的建设没有达到目标。

2.问题(2)。地质勘察资料是矿业工程设计、施工的基础条件。国家矿产资源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资源的勘查性质和质量的要求、以及对设计必须依据勘察成果,都有明确的规定。所以采取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做法,实际反而导致投资的浪费,给设计、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但是,目前的勘察技术水平并不能完全保证设计、施工的需要。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如案例中的一些地区),按常规勘察,常常有相邻钻孔资料不稳定等情况。采用通常的勘察分析,可能会出现有较大的误差。

3.问题(3)。巷道施工困难,可以根据具体条件选择采用1)加强支护、包括反拱;2)另行选择压力小的路径;3)改变巷道断面形状,包括弯墙(马蹄形);4)减小断面大小;5)卸压等。

4.问题(4)。可以说明1)矿业工程项目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项目对资源的依赖性;3)项目对地质条件的依赖性;4)风险性;5)工程项目条件的困难性等。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3】 (20分)

某承包商(乙方)于某年3月6日于某业主(甲方)签订了一项矿山工程施工合同。合同中规定,甲方于3月14日提供施工现场。工程开工日期为3月16日,竣工日期为4月22日,合同日历工期为38天。工期每提前1天奖励3000元,每拖后一天罚款5000元。乙方按时提交了施工方案和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并得到甲方代表的批准后,如期开工。

该工程如期开工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几项事件:
事件1:为部分设备搬迁,甲方拖延至3月17日才提供出全部场地,影响了工作A、B的正常作业时间,使该两项工作的作业时间均延长了2天,并使这两项工作分别窝工 6、8个工日;工作C未因此受到影响。
事件2:乙方与租赁商原约定工作D使用的某种机械于3月27日进场,但因运输问题推迟到3月29日才进场,造成工作D实际作业时间增加1天,多用人工7个工日。
事件3:在工作E施工时,因设计变更,造成施工时间增加2天,多用人工14个工日,其他费用增加1.5万元。
事件4:工作F是一项隐蔽工程,在其施工完毕后,乙方及时向甲方代表提出检查验收要求。但因甲方代表未能在规定时间到现场检查验收,承包商自行检查后进行了覆盖。事后甲方代表认为该项工作很重要,要求乙方在两个独立检查的部位(部位a和部位b)进行剥离检查。检查结果部位a完全合格,部位b的偏差超出了规范允许范围。乙方根据甲方代表的要求扩大剥离检查范围6个工日,其他费用为1000元;部位b的剥离、返工及覆盖用工20个工日,其他费用为1.2万元。因部位a的重新检验和覆盖使工作H的作业时间延长1天,窝工4个工日;因部位b的重新检验和处理与覆盖使工作H的作业时间延长2天,窝工8个工日;
其余各项工作的实际作业时间和费用情况均与原计划相符。

问题:
1.乙方就能否就上述每项事件向甲方提出工期补偿和费用补偿要求?试简述其理由;
2.该工程的实际施工天数为多少天?可得到的工期补偿为多少天?工期奖罚天数为多少天?

【正确答案】 : 1.问题(1)事件1:可以提出工期补偿和费用补偿要求,因为施工场地提供的时间延长属于甲方应承担的责任,且工作A位于关键线路上;
事件2:不能提出补偿要求,因为租赁设备迟进场属于乙方因承担的风险;
事件3:可以提出费用补偿要求,但不能提出工期补偿要求。因为设计变更的责任在甲方,由此增加的费用应由甲方承担;而由此增加的作业时间(2天)没有超过该工程的总时差(10天)。
事件4:能否提出工期和费用补偿应视a、b两部位所分布的范围而定。如果该两部位属于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的同一个检查单元范围内,由此造成的费用和时间损失均不予补偿;如果该两部位不属于同一个检查单元范围,由部位a造成的费用和事件损失应予补偿,由部位b造成的费用和时间损失不予补偿。

2.问题(2)
1)实际施工天数:
通过对网络计划图的计算,该工程施工网络进度计划的关键路线为①→②→③→④→⑥→⑦→⑧,计划工期为38天。与合同工期相同。将图中所有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均以实际持续时间代替,计算结果表明:关键线路不变,(仍为①→②→③→④→⑥→⑦→⑧),实际工期为43天。
2)可补偿工期天数和工期奖罚天数,分A、B两种可能情况处理:
A.工作F的重新检查、处理与覆盖不予补偿时,将网络图中所有由甲方负责的各项工作持续时间延长天数加到原计划相应工作的持续时间上,计算结果表明:关键路线亦不变(仍为①→②→③→④→⑥→⑦→⑧),工期为40天。
所以,该工程可补偿工期天数为40-38=2(天)
工期罚款天数为43-40=3(天)
B.工作F的重新检查、处理与覆盖应予部分补偿时,将网络图中所有由甲方负责的各项工作持续时间延长天数加到原计划相应工作的持续时间上,计算结果表明,关键路线亦不变(仍为①→②→③→④→⑥→⑦→⑧),工期为41天。
所以,该工程可补偿工期天数为41-38=3(天)
工期罚款天数为43-41=2(天)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4】(20分)
某施工企业根据合同承担一井筒及相关硐室掘砌工程,规定由建设方(甲方)提供所有施工用的商品混凝土。甲方与混凝土提供商另行签订合同。该合同规定,施工单位每次浇灌混凝土必须提前2个小时将混凝土用量及混凝土规格要求提供给甲方指定的商品混凝土提供商;混凝土提供商提供的混凝土量为30m3/h。
施工中出现以下事件:
(1)由于施工单位施工进度过快,在提交混凝土需用单后一个小时即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准备工作。经与混凝土提供商协商后,对方同意提前提供混凝土,但实际混凝土提供商的提供速度仅为10m3/h,致使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延长(经监理确认合计耽误15天)。
(2)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施工单位发现混凝土坍落度变小,并通过甲方向混凝土提供商提出疑问,混凝土提供商因此擅自增加了混凝土的用水量,使混凝土的坍落度达到了原要求。
(3)在井筒施工到深度100m时,发现施工过后的井壁出现开裂现象。经调查原因,发现混凝土实际强度比设计强度低了30%,混凝土提供商解释是由于施工单位要求加大混凝土坍落度造成的。建设单位要求对强度不符合要求的18m混凝土井壁全部爆破掉重新浇筑。为此,使得施工单位损失38万元,工期延误45天。

问题
1.试分析上述事件1中的供货责任和索赔问题,并分析失误的原因和合理的做法。
2.在混凝土坍落度的处理过程中,由哪些不妥的地方?
3.井壁强度不够的责任问题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 1.问题(1)。商品混凝土按合同规定属甲方供应材料,由于甲方供应材料的延误导致了施工单位的损失,甲方应承担赔偿责任。施工单位与混凝土提供商无直接合同关系,故施工单位应向甲方提出索赔要求。混凝土是施工方使用频繁且用量特别大的材料,随施工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这些施工情况甲方并不一定熟悉和掌握;同时,供应商供货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由甲方验收也会增加困难和麻烦。因此,不宜由甲方负责与供应商建立合同关系。如果由甲方负责,则应由承包方提出明确的供货要求,进入合同相互约束,甲方也不必承担这样风险。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合理的订货计划和供货合同,这是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

2.问题(2)。首先应检查塌落度变小的原因,提出处理办法和根据。如果是供应商供料不符合要求,则应向甲方提出请供应商负责解决;由甲方负责提供的混凝土强度不能达到要求,施工单位可以向甲方进行工期和费用索赔。如是施工条件变化造成施工方提出的新要求,混凝土提供商应经合同对方正式提出、并在进行混凝土试配之后才可以更改混凝土的配合比。

3.问题(3)。检查证明混凝土实际强度比设计强度低30%的原因,根据案例背景(包括供应商观点)分析,可以认为是供应商擅自随意增加用水量造成的。因此责任应由负责甲方负责解决。施工单位应该在发现供应商擅自、随意变更配合比时向业主提出质疑,可以避免质量事故变;同时应该在更混凝土配合比的时候,预留试块,保留足够的证据和提早发现问题。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5】(20分)

某80万t 矿井采用一对立井井筒开拓方式,某施工企业在承揽了一个直径为5m,深度为410m的主井井筒,承包价格为每米2万元,另大临设施费为100万元,总承包价格为1000万元。

问题
1.要求设备配备的生产能力不低于月进尺85m的施工需求的情况下,请为该主井井筒的施工选择合理的主要施工设备。
2.由于井筒缺乏基本地质资料,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考虑到为了井筒的施工安全,在措施中根据安全要求编制了许多预防措施。请对此进行评价。
3.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更改,井筒深度增加了100m,业主提出按原价每米2万元的造价,增加费用170万元。请从施工单位的角度考虑,对业主的处理方法提出意见。

【正确答案】 : 1.问题(1)。常规情况下井筒断面布置如下:必须考虑主井进行临时改绞;选用2JK-3.5绞车,3m³吊桶,HZ-4中心回转抓岩机装岩,6臂伞钻打眼,吊泵或者是卧泵排水。

2.问题(2)。由于缺乏基本地质资料,因此各种安全措施都很难落实。例如,为避免水害,规范有“有疑必探”的要求就无法落实。因此,相关强制性标准规定,在施工前必须有井筒地质检查钻孔。施工单位掌握基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其他重要的资料,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避免风险的要求的意义。

3.问题(3)。由于井筒深度增加100m,现有的各悬吊、提升设备设施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提出在费用增加17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设备和设施更换维修等额外费用(如:各提升、悬吊钢丝绳的更换等费用和工期),以及相应的辅助费。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本大题共有 5 道小题 ,当前页: 1 / 1总页数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本大题所有小题如下:
您目前得分:26.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