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建造师考试网

您好,欢迎您进入唯才网考试中心

用户: 匿名  2025年07月13日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027-88605621

2019年一级建造师《铁路工程管理与实务》考前冲刺试卷(三)

( 试卷总分:160 分 ; 共有3大题 ; 考试时间:240分钟 )

试卷说明

单选题 : 选项当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

多选题 :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案例解析题 : 用户在提交试卷后,根据该题的答案和解析进行自我评分

第3大题:案例解析题(共120分)

【案例题1】(20分)

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位于海边,经过多年填埋,其表层为建筑垃圾。现需在该垃圾处理场所在区域建设铁路车站。
经勘察,该区域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1)杂填土(建筑渣土)厚3m;(2)垃圾夹海相淤泥层(软塑)厚3~8m;(3)硬塑土厚8~24m;(4)弱风化花岗岩。地下水与海水有水力连通。
该车站的地基处理原设计为CFG桩加固,桩位布置为2m×2m,桩径为0.5m,桩长为15~17m。
事件1:为了尽快进行施工,施工单位进场后选择了两处垃圾夹海相淤泥层厚3~4m的地点采用长螺旋法进行了成桩工艺性试验,取得了相应工艺参数,由于工期原因,未进行桩的检测。全面开工后,施工单位由于设备原因将施工方法改为振动沉管法,并参照之前取得的试验参数进行CFG桩施工。
事件2:施工一段时间后,地面普遍隆起,拔管后发现缩径,成孔十分困难。对已施工的桩身按规定进行钻芯取样.0~-3m范围内显示有成型混凝土芯样,-3m以下芯样中均出现大量的碎石夹淤泥和垃圾。
事件3:针对事件2的情况.施工单位又对长螺旋法施工的CFG桩进行了钻芯取样,发现存在的问题与振动沉管法施工所成CFG桩的问题一致。随后施工单位提出了变更设计申请,经各方现场复核并批复后按变更后方案施工,顺利完成了该车站地基处理工程。
【问题】
1.针对事件1,指出施工单位在工艺性试验及施工方面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2.针对事件2.指出并分析CFG桩成孔困难的原因。
3.根据背景资料,指出并分析一3m以下CFG桩未能成桩的原因,并给出合理的变更
设计方案。
【正确答案】 : 1.施工单位在工艺性试验及施工方面的错误之处:(1)选择3~4m厚垃圾层做试验;(2)未进行试桩检测;(3)改振动沉管法后未进行工艺性试验。
正确做法:(1)应选择最不利地层(垃圾层厚6~8m)条件进行工艺性试验;(2)施工单位进场后应采用振动成桩设备进行工艺性试验及试桩检测;(3)应在取得工艺性试验参数后,开始大面积施工。
2.CFG桩成孔困难的原因:本案例中振动成桩施工方法选择不当。由于振动沉管是非排土施工方法,在本工程中采用振动沉管法会导致杂填土层在反复振动沉管过程中越挤越密,使得后续沉管施工成孔困难。
3.一3m以下CFG桩未能成桩的原因:距地面3m以下因为是含水的垃圾层且与海水有水力连通,而CFG桩混凝土灌入该地层尚未及时凝结固化,水泥浆即被海水带动散落入垃圾层中,因而不能形成有效的混凝土桩身,在桩身位置仅剩下碎石不能成桩。变更设计方案:打人实体桩(或管桩或方桩或钢管十混凝土桩)。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2】(20分)

某施工单位承建客运专线某隧道工程。该隧道设计全长4600m.为全线重点控制工程。隧道围岩岩性主要为石灰岩.围岩级别以Ⅱ级、Ⅲ级为主;局部地段围岩破碎、地下水发育,存在岩溶,设计为Ⅳ级、V级围岩。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全隧按进、出口两个工区组织施工。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项目经理部组织多个架子队承担隧道出口段施工任务.将隧道进口段全部施工任务分包给某隧道工程公司。
事件2:在隧道开挖接近岩溶30m时,项目经理部采取以TSP为主、地质雷达为辅,红外线连续探测的地质预测、预报手段。
事件3:该隧道进、出口工区的技术负责人编制了施工安全应急救援预案。项目经理部工程部部长对预案进行了审核。项目经理审批同意并下发执行。
事件4:正准备对该隧道出口掌子面进行装药作业时.现场领工员才得知一名爆破工突发疾病住院。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该领工员安排司钻工进行装药作业。
【问题】
1.针对事件1.指出项目经理部做法的错误之处,并指出错误的原因。
2.针对事件2,指出项目经理部做法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3.指出事件3中做法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4.针对事件4,指出该领工员做法的错误之处,并指出错误的原因。
【正确答案】 : 1.事件1中项目经理部做法的错误之处:项目经理将隧道进口段全部施工任务分包给某隧道工程公司,属违法分包。
理由:因为该隧道工程为重点控制工程,不允许分包。
2.事件2中项目经理部做法不妥之处:项目经理部采取以TSP为主、地质雷达为辅的地质预测、预报手段。
正确方法:应采用钻探法为主,其他物探方式为辅,红外线连续探测相结合的综合预测、预报手段。
3.事件3中做法的错误之处:该隧道进、出口工区技术负责人编制施工安全应急救援预案;项目经理部工程部部长对预案进行审核。
正确方法:施工安全应急预案应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工程部、安质部、物资部等部门参加,由工程部负责编制,其他部门会签,项目经理审批。
4.事件4中领工员做法的错误之处:安排司钻工进行装药作业。
理由:隧道内爆破极其危险.爆破工属特殊工种,需持证上岗,司钻工不具备装药爆破作业资格,不能代替爆破工。(或答:装药爆破作业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由取得爆破合格证的专职爆破工承担。)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3】(20分)

某施工单位承担某段新建客运专线项目,内容包括线下和线上工程。桥梁基础均为扩大基础;轨道工程设计为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
施工单位针对无砟轨道施工提出了下列措施:
措施1:在轨道工程施工前半个月,办理无砟轨道工程与线下工程的工序交接;线下工程主体基本完工后开始分段验收、分段进行无砟轨道铺设施工;轨道施工单位在接收线下构筑物竣工测量资料后,便可进行铺轨作业。
措施2:为保证无砟轨道施工质量,确定桥梁主体完工后沉降观测期为6个月。
措施3:针对桥上无砟轨道施工,控制好以下关键工序:轨道板精调、水泥沥青砂浆灌筑、轨道板锚固和剪切连接、混凝土底座施工、滑动层铺设、挡块施工、轨道板纵向连接、圆锥体安装。
措施4:针对CRTSⅡ型轨道板铺设,配备轨道板运输车等专用设备。
【问题】
1.指出措施1中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2.如压缩工期,桥梁的沉降观测期能否缩短?说明理由。
3.指出措施2中关键工序正确的施工顺序。
4.措施4中.针对CRTSⅡ型轨道板铺设,还应配备哪些专用设备?
【正确答案】 : 1.措施1中的错误之处:(1)无砟轨道工程与线下工程的工序交接不应在半个月前进行;(2)线下工程主体基本完工后分段验收、分段进行无砟轨道铺设;(3)线下施工单位提交资料不全。
正确做法:(1)工程的工序交接应在轨道工程施工一个月前进行;(2)无砟轨道施工前,线下工程主体应全部完工,检验合格。未完成的附属工程不得影响无砟轨道施工;(3)提供桩橛与轨道工程有关的变更设计,线下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报告的资料。
2.桥梁的沉降观测期可以缩短。
理由:该工程中桥梁基础全部为扩大基础,为良好的地质区,桥梁观测期可以缩短到(不少于)2个月。
3.措施3中关键工序正确的施工顺序:滑动层铺设一混凝土底座施工一圆锥体安装一轨道板精调一水泥沥青砂浆灌筑一轨道板纵向连接一轨道板锚同和剪切连接一挡块施工。
4.CRTSⅡ型轨道板铺设还应配备的专用设备:轨道板铺设门吊、轨道板定位精调装置、移动式水泥沥青砂浆拌合车、水泥沥青砂浆灌筑设备、定位圆锥体等。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4】(30分)

某新建铁路桥梁工程一标段共有595孔32m简支整孔箱梁,分布于23座桥上。其中1号特大桥的30孔箱梁采用移动模架施工,其他采用预制架设施工。制梁场场地宽阔平整:制梁采用固定式外模和整体式内模,并按1:1配置;存梁采用单层存梁方式;制梁占用台座的周期为4~6d,存梁周期为38d.梁场生产箱梁能力为每天2孔;采用900t轮胎式搬梁机移梁;运梁车需经便道上桥出梁。1号特大桥位于峡谷之中,墩高变化较大(4~30m),采用2台移动模架同步施工。每台移动模架拼装时间为1.5个月,生产能力为每月2孔。
【问题】
1.该制梁场应采用哪种梁场布臵形式?
2.除背景资料中提到的台座类型外,该制梁场还需要哪些台座?
3.该制梁场应配备哪些主要机械设备?
4.该制梁场最少应设臵多少个制梁台座和存梁台座?说明理由。
5.该工程移动模架应采用哪种形式?1号特大桥箱梁施工工期最短为多少个月?
【正确答案】 : 1.制梁场应采取横列式布置形式。
2.制梁场需要的台座:初制梁台座、存梁台座、静载实验台座、内膜存放台座、顶板钢筋绑扎台座、底腹板钢筋绑扎台座。
3.梁场应配备主要机械设备有:龙门吊、提梁机、汽车吊、拌合站、布料机、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罐车、蒸汽养护系统以及模板系统等。
4.制梁台座最少应设臵8~12个。理由:粱场生产箱梁能力为每天2孔.制粱占用台座的周期为4~6d.因此根据制梁速度和制梁占用台座的周期数得出结果。
存梁台座最少应设臵76个。理由:存梁周期为38d.梁场生产箱梁能力为每天2孔,那么最少存梁台座数应为38×2得出。
5.工程移动模架应采用上行式移动模架。
1号特大桥箱梁施工工期最短为:(1)理想状态下1.5+30/(2×2)=9个月:(2)考虑工作面限制情况下1.5+16/2=9.5个月。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5】(30分)

某I级铁路增建二线站前工程第二标段的线路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主要工程情况如下:
路基土石方共26万m3,无特殊处理路基。
单线桥梁3座,均为旱桥,无高墩,上部结构为简支T梁。钻孔桩直径为1. 2m.桩长为22~25m。某根钻孔桩施工过程为:在终孔后进行了清孔;在检验孔底沉渣厚度满足规范要求后,立即进行了钢筋笼吊装,由于设备故障导致钢筋笼吊装共耗时4h;钢筋笼吊装后,立即安装导管进行了水下混凝土灌筑。在该桩成桩后质量检测时发现该桩底部有0. 6m厚沉渣。经查看施工记录,泥浆含砂量不超标,其他指标合格,混凝土灌筑过程顺利。
单线隧道1座,长3800m。在进口、出口各安排一个作业面施工,月进尺处在行业平均水平。隧道Ⅱ级围岩长600m,Ⅲ级围岩长2000m,IV级围岩长1200m。Ⅱ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施工,施工工序如图2所示。
沿线两个既有车站均需改建,改建内容为:车站A增加三条到发线.车站B拆除一条运煤专用线。两个车站的地形地貌基本一致。
全线轨道结构采用有砟轨道,采用换铺法铺设无缝线路。车站A和车站B均具备设置铺架基地的条件(T梁预制场设在铺架基地内)。计划在其中一个车站处设置铺架基地,配置一套铺架设备,先向一端铺架,然后调头再向另一端铺架。
本工程的营业线为繁忙干线。施工单位在营业线施工中,因机械侵限导致中断铁路行车7h,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80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
业主要求本标段总工期为24个月,自开工后第15个月开始铺架。
【问题】
1.第二标段的正线长度是多少km?
2.根据背景资料,指出造成钻孔桩底部0. 6m厚沉渣的原因。
3.指出图2中临时设施C、工序Ⅱ和工序V的名称。
4.铺架基地应设置在哪个车站处?并说明理由。
5.根据背景资料,应先向哪个方向进行铺架施工?并说明理由。
6.针对背景资料,根据<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此次铁路交通事故属于什么等级?
【正确答案】 : 1.第二标段的正线长度是119.5km。
160.000-40.000+(44.000-45.500)+(151.000-150.000)一119.5km。
2.造成钻孔底部0.6m厚沉渣的原因:钢筋笼安装时间长。没有进行二次清孔.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进行沉渣厚度检测。
3.图2中临时设施名称:C为栈桥(或仰拱栈桥)。
工序名称:Ⅱ为初期支护、V为二次衬砌。
4.铺架基地应设置在A车站处。
理由:A车站处有省道,交通方便,便于运输。铺架基地可利用A车站增建的到发线,做到永临结合,减少土石方,节约用地,降低成本。
5.铺架施工进行方向:应先向终点(或大里程)方向铺架。
理由说明:因为铺架开始时隧道还未完工,不能满足铺架要求,且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工;而本工程的路基、桥梁工程量不大,难度不高.在开工后15个月内能完成大部分工程,不影响铺架施工。先向终点方向铺架能尽量避免铺架窝工,避免铺架设备反复调头。
6.根据《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此次铁路交通事故属于较大事故。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本大题共有 5 道小题 ,当前页: 1 / 1总页数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本大题所有小题如下:
您目前得分: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