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建造师考试网

您好,欢迎您进入唯才网考试中心

用户: 匿名  2025年04月20日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027-88605621

2019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综合测试

( 试卷总分:120 分 ; 共有3大题 ; 考试时间:180分钟 )

试卷说明

单选题 : 选项当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

多选题 :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案例解析题 : 用户在提交试卷后,根据该题的答案和解析进行自我评分

第3大题:案例解析题(共80分)

【案例题1】(20分)

某办公楼工程,框架结构,钻孔灌注桩基础,地下1层,地上20层,总建筑面积25000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3000m2。施工单位中标后与建设单位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合同约定:“…至2014年6月15日竣工,工期目标470日历天;质量目标合格;主要材料由施工单位自行采购;因建设单位原因导致工期延误,工期顺延,每延误一天支付施工单位10000元/天的延误费…”。
合同签订后,施工单位实施了项目进度计划,其中上部标准层结构工序安排如下:


桩基施工时遇地下溶洞(地质勘探未探明),由此造成工期延误20日历天。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索赔报告,要求延长工期20日历天,补偿误工费20万元.地下室结构完成,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项目负责人立即组织总监理工程师及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地基基础分部验收。
施工至十层结构时,因商品混凝土供应迟缓,延误工期10日历天。施工至二十层结构时,建设单位要求将该层进行结构变更,又延误工期15日历天。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索赔报告,要求延长工期25日历天,补偿误工费25万元。装饰装修阶段,施工单位采取编制进度控制流程、建立协调机制等措施,保证了合同约定工期目标的实现。
【问题】
1.根据上部标准层结构工序安排表绘制出双代号网络图,找出关键线路,并计算上部标准层结构每层工期是多少日历天?
2.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程序有哪些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3.除采取组织措施外,施工进度控制措施还有哪几种措施?
4.施工单位索赔成立的工期和费用是多少?逐一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

1.(1)双代号网络图:


(2)关键线路:①→②→③→④→⑤→⑥(A→B→C→E→G)
(3)标准层工期:1+2+2+2+1=8天
2.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程序的不妥之处和相应理由分别如下:
不妥之一:由施工单位组织基础验收;
理由:应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
不妥之二:只有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参加;
理由:还应有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量部门负责人参加。
不妥之三: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立即组织验收;
理由:应由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提出书面申请。
3.除采取组织措施外,施工进度控制措施还可以采取:管理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
4.施工单位索赔成立的工期和费用分别为:
工期:20+15=35天
费用:35×10000=350000元
理由一:地下溶洞勘探未探明属于建设单位责任,可索赔工期20天、费用20万元;
理由二:结构变更属于建设单位责任,可索赔工期15天、费用15万元。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2】(20分)
某工程整体地下室2层、主楼地上24层、裙房地上4层,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填充墙为小型空心砌块砌筑。基础为整体筏板,地下室外墙为整体剪力墙混凝土刚性防水,外侧设计2道SBS卷材防水层。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进场后即进行场地高程测量,已知后视点高程是50.128m,测量时后视读数为1.116m,前视点读数为1.235m.接着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平整场地,结束后,施工单位立即进行了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然后即进行土方开挖工作,整修基坑采取大放坡开挖。
事件二: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时,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监理进行基坑验槽。经钎探检查,发现基坑内裙房部位存在局部软弱下卧层,项目总工召集所有技术人员开现场会议,决定采取灌浆补强,并会同监理人员重新验槽且形成记录。
【问题】
1.列式计算事件一中前视点高程。
2.事件一中,基坑开挖时应经常检查的内容有哪些(至少列出三项)?
3.事件二中,施工单位对软弱下卧层的处理程序是否妥当?并说明理由。
4.事件二中,指出基坑验槽做法的不妥之处?分别说明理由。并说明基坑验槽重点观察的部位有哪些?
【正确答案】 : =50.128+1.116-1.235
=50.009m
2.基坑开挖时,应经常检查的项目有:
(1)平面控制桩;
(2)水准点;
(3)基坑平面位置;
(4)水平标高;
(5)边坡坡度;
(6)边坡或支护稳定状况;
(7)降排水情况。
3.施工单位对软弱下卧层的处理程序不妥。
理由:基坑验槽过程中发现与原地质勘察报告、设计不符或其他的异常情况,应会同勘察、设计等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处理,施工单位不能自行拟订方案组织实施。
4.事件二中:
(1)不妥之处及相应理由分别如下:
不妥之一: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基坑验槽;
理由:应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
不妥之二:参加验槽的单位仅有施T单位和监理单位;
理由:施工、设计、勘察等单位的项目和技术质量负责人共赴现场,按设计、规范要求进行验槽。
(2)基坑验槽时应重点观察的部位有: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部位。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3】(20分)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工程,地下1层,地上16层,建筑面积18600m2,基坑开挖深度5.5m。该工程由施工单位总承包,其中基坑支护工程由专业分包单位承担施工。在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前,分包单位编制了基坑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经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组织专家论证。监理机构认为专项施工方案及专家论证均不符合规定,不同意进行论证。在二层的墙体模板拆除后,监理T程师巡视发现局部存在较严重蜂窝孔洞质量缺陷,指令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的规定进行修整。主体结构施工至十层时,项目部在例行安全检查中发现五层楼板有2处(一处为短边尺寸200mrn的孔口为尺寸1600mm×2600mm的洞口)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规定,责令现场立即整改。结构封顶后,在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参建方进行主体结构分部工程验收前,监理工程师审核发现施工单位提交的报验资料所涉及的分项不全,指令补充后重新报审。
【问题】
1.指出本工程的基坑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批手续及专家论证组织中的错误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2.较严重蜂窝孔洞质量缺陷的修整过程应包括哪些主要工序?
3.针对五层楼板检查所发现的孔口、洞口防护问题,分别写出正确的安全防护措施。
4.本工程主体结构分部工程验收资料应包含哪些分项工程?
【正确答案】 : 错误一:基坑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经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组织专家论证;
正确做法:基坑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还需总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
错误二:分包单位组织专家论证;
正确做法:应由总包单位组织专家论证。
2.较严重蜂窝孔洞质量缺陷的修整过程包括的主要工序如下:
(1)凿除胶结不牢固部分的混凝土至密实部位;
(2)接槎面处理;
(3)洒水湿润;
(4)涂抹混凝土界面剂;
(5)支设模板;
(6)采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密实;
(7)养护不少于7天;
(8)拆模;
(9)凿除喇叭口混凝土并清理干净。
3.(1)短边尺寸为200mm的孔口:用坚实的盖板盖严并同定;
(2)尺寸为1600mm×2600mm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
4.本工程主体结构分部工程验收资料包括的分项工程有:模板分项工程、钢筋分项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现浇结构分项工程。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4】(20分)

某五层框架结构标准厂房工程,工程结构简单、开工前施工图纸齐全,且现场已达到三通一平标准,建设单位决定通过邀请招标的方式招标,最终确定A单位为总承包单位,并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与A单位签订总承包施工合同,合同中约定专用电梯工程为甲方指定专业分包项目。按A公司成本管理规定,首先进行该项目成本预测(其中:人工费287.4万元,材料费504.5万元,机械使用费155.3万元,施工措施费104.2万元,施工管理费46.2万元,税金30.6万元),然后将成本预测结果下达给项目经理部进行具体施工成本管理。总承包施工合同是以工程量清单为基础的固定单价合同,合同约定当A分项工程、B分项工程实际工程量与清单工程量差异幅度在±5%以内的按清单价结算,超出幅度大于5%时按清单价的0.9倍结算,减少幅度大于5%时按清单价的1.1倍结算。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由于建设单位原因,导致C分项工程停工7d,专业分包单位就停工造成的损失向总承包单位提出索赔承包单位认为由于建设单位原因造成的损失,专业分包单位应直接向建设单位提出索赔
事件二:电梯工程施工完毕并通过验收,专业分包单位向建设单位上报电梯工程施工档案,建设单位通知总承包单位接收。总承包单位认为电梯工程属于甲方指定专业分包项目,其工程档案应直接上报建设单位。
【问题】
1.根据成本预测资料,计算该项目的直接成本(保留一位小数)。
2.建设单位采取的招标方式是否合适?说明理由。
3.A分项工程、B分项工程单价是否存在调整?分别列式计算A分项工程、B分项工程结算的工程价款(单位:元)。
4.指出事件一、二中总承包单位说法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 1.直接成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施工措施费
=287.4+504.5+155.3+104.2
=1051.4万元。
2.建设单位采取的招标方式不合适;
理由:此工程结构不特殊、技术不复杂、工程量也不大,也没有专有技术或专利的应用,必须进行公开招标。
3.A分项工程工程量增减幅度:

(5800-5400)÷5400=7.4% 增加幅度大于5%,故存在调整
单价不可调部分工程量:5400×(1+5%)=5670m³;
单价可调部分工程量:5800-5670=130m³;
调整后的价款为:5670×42+130×(42×0.9)=243054元。
B分项工程工程量增减幅度:调整后的价款为:5870×(560×1.1)=3615920元。
4.事件一中不妥之处:专业分包单位应直接向建设单位提出索赔。
理由:专业分包单位与建设单位无合同关系,专业分包单位只能向总承包单位提出索赔,总承包单位再向建设单位索赔。
事件二中不妥之处:专业分包单位的工程档案应直接上报建设单位。
理由:专业分包工程的档案应由专业分包单位编制整理,由总承包单位汇总归档后,一并上报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单位)应接收专业分包单位的工程档案。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本大题共有 4 道小题 ,当前页: 1 / 1总页数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本大题所有小题如下:
您目前得分: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