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二级建造师考点解析:施工质量控制(2)
2A320032掌握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一、模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对大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09年二级第四题
背景材料:
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23 824 ,地上10层,地下2层(地下水位-2.Om)。主体结构为非预应力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柱网为9m×9m,局部柱距为6m),梁模板起拱高度分别为20mm、12mm。抗震设防烈度7度。梁、柱受力钢筋为HRB335,接头采用挤压连接。结构主体地下室外墙采用P8防水混凝土浇筑,墙厚250mm,钢筋净距60mm,混凝土为商品混凝土。1、2层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以上各层柱为C30。
问题:
1.该工程梁模板的起拱高度是否正确?说明理由。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什么要求?
答案
1.该工程梁模板的起拱高度是正确的。
理由:对跨度大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1000~3/1000。对于跨度为9m的梁模板的起拱高度应为9~27mm;对于跨度为6m的梁模板的起拱高度应为6~18mm。
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100%。
2.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规范要求。P277
构件类型 | 构件跨度(m) |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 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
板 | ≤2 | ≥50 |
>2,≤8 | ≥75 | |
>8 | ≥100 | |
梁、拱、壳 | ≤8 | ≥75 |
>8 | ≥100 | |
悬臂构件 |
| ≥100 |
3.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时间和顺序必须按施工技术方案确定的顺序进行,一般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
二、钢筋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钢筋进场时,应具有合格证书和出厂实验报告,每组钢筋都应该有标牌,按炉号、批次及直径分批验收并抽试件进行力学实验。(2011案例二问题1)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三、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原材料控制;
2.配合比;
3.搅拌和运输;
4.浇筑和振捣;
5.养护。
水泥出场日期超过3个月(快硬水泥超过1个月)时,应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
四、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起吊时绳索与构件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小于45℃,否则应采用吊架或经计算确定。
P129【案例2A320032-2】
背景
某小区住宅楼工程,建筑面积43177m2,地上9层,结构形式为全现浇剪力墙结构,基础为带形基础,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严格按“三检制”进行检查验收。建设单位为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某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为某监理公司,施工单位为该市某建设集团公司,材料供应为某贸易公司。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一层剪力墙模板拆模后,局部混凝土表面因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质量事件。
问题
(1)本案例中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查中“三检制”是指什么?
(2)在该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谁是自控主体,谁是监控主体?
(3)简要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
分析与答案
(1)建筑工程的施工,应建立各道工序的操作人员“自检”、“互检”和专职质量管理人员“专检”相结合的“三检”制度,并有完整的检验记录。未经建设(监理)单位对上道工序的检查确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该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施工单位(该市某建设集团公司)和材料供应单位(某贸易公司)为自控主体,建设单位(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某工程监理公司)和设计单位(某设计研究院)为监控主体。
(3)混凝土表面因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的原材料称量偏差大,粗骨料多,和易性差。
2)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离析,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
3)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拌合不均匀,和易性差。
4)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漏振。
5)模板缝隙大,混凝土漏浆。
备考推荐:
》》》唯才二级建造师在线考试应用——章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