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宅楼工程,总建筑面积85000m2,地下二层,地上二十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E施工单位中标后组建项目部进场施工,在项目现场搭设了临时办公室、各类加工车间、库房、食堂和宿舍等临时设施。
事件1:布置场内临时运输道路如下:主干道宽度单行道为3m,双行道为5m。木材场两侧留有6m宽通道,端头处设10m×10m回车场,消防车道为3.5m,载重车转弯半径为12m。
事件2:某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时发现:在这个工地面积为8×8m2的焊接车间内,发现氧气瓶、乙炔瓶、二氧化碳气瓶直接放置在同一角落的水泥地面上,2名工人正进行电焊作业,辅助工在休息吸烟。正在作业的工人己经过培训考核,但尚未领到“特种作业操作证”,因天气炎热,两人只穿了衬衫。
事件3:结构施工至12层后,项目经理部按计划设置了物料提升机,相关部门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物料提升机检查评分表》的内容逐次进行检查,并通过验收使用。
事件4:建设单位采购的一批墙体砌块经施工总承包单位进场检验发现,墙体砌块导热性能指标不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建设单位以指标值超差不大为由,书面指令 E 施工单位使用该批砌块,E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注册一级建造师)执行了指令。监理单位对此事发出了整改通知,并报告了主管部门,地方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了这一事件。
事件5:2019年3月30日工程竣工验收,5月1日双方完成竣工决算,双方书面签字确认于2019年5月20日前由建设单位支付未付工程款560万元(不含3%的保修金)给E施工单位。此后,E施工单位3次书面要求建设单位支付所欠款项,但是截止8月30日建设单位仍未支付560万元的工程款。随即E施工单位以行使工程款优先受偿权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建设单位支付欠款 560 万元,以及拖欠利息5.2万元、违约金10万元。
【问题】:
1.针对事件1中场内临时运输道路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2.请分析事件2中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
3.《物料提升机检查评分表》检查保证项目包括哪些内容?
4.依据《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就上述事件,可以对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和E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给予怎样的处罚?
5.行使工程款优先受偿权的起止时间是如何规定的?事件5中E单位诉讼是否成立?其可以行使优先受偿权的工程款是多少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