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某施工单位中标承建一地下通道工程,基坑长76m,宽12m,开挖深度9m。项目部进行了现况调查:工程位于城市繁华老城区,人机混行,经常拥堵;两侧密布的企事业单位和民居多处位于道路红线内;地下老旧管线多,待拆改移。施工前,项目部编制了交通导行方案,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设计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基坑开挖以机械为主,人工清底为辅。基坑围护结构采用SMW工法桩,基坑沿深度方向设有2道支撑,第一道支撑为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道支撑为单钢管支撑。基坑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2.0m厚素填土,5.0m厚砂土,8.0m厚粉质粘土,地下水位埋深约3.5m,采用轻型井点降水。
基坑开挖至砂土层时发生了渗漏,项目部采取导管引流并且用聚氨酯封堵后没有效果;渗漏渐渐导致水土流失,基坑后土体出现明显沉陷,如继续发展可能会导致基坑坍塌。
【问题】
1.简述本工程交通导行的整体思路。
2.结合案例简述轻型井点的平面布置形式。
3.分别说明两类支撑的特点。
4.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渗漏情况,项目部应采取什么措施?
1.本工程的交通导行整体思路如下:
(1)占用慢行道和便道要获得交通管理和道路管理部门的批准,按照获准的交通疏导方案修建临时施工便线、便桥。
(2)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设置围挡,严格控制临时占路范围和时间,确保车辆行人安全顺利通过施工区域。
(3)组建现场人员协助交通管理部门疏导交通。
(4)施工现场按照施工方案,在主要道路交通路口设专职交通疏导员,积极配合交通民警与协警搞好施工和社会交通的疏导工作;减少由于施工造成的交通堵塞现象。
(5)沿街居民出入口要设置足够的照明装置,必要处搭设便桥,为保证居民出行和夜间施工创造必要的条件。
2.基坑的降水井点宜采用环形布置,挖土运输设备出入道可不封闭,留在地下水下游方向,视情况需要在通道两侧补设井点。井点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0~1.5m,井点间距应为0.8~1.6m。
3.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撑特点:混凝土硬化后刚度大,变形小,强度的安全可靠性强,施工方便,但支撑浇制和养护时间长,围护结构处于无支撑的暴露状态的时间长,软土中被动区土体位移大,如对控制变形有较高要求时,需对被动区软土加固。施工工期长,拆除困难,爆破拆除对周围环境有影响。
钢结构支撑特点:装、拆除施工方便,可周转使用,支撑中可加预应力,可调整轴力而有效控制围护墙变形;施工工艺要求较高,如节点和支撑结构处理不当,或施工支撑不及时不准确,会造成失稳。
4.由于渗漏已经比较严重,项目部应果断采取回填土、砂或灌水等措施,然后再进一步采取应对措施,以防止险情发展成事故。
【注意】本题是一道较为简单的练习题。交通导行和轻型井点布置这部分知识点要求掌握。
匿名发布
武汉唯才建造师人才网旗下唯才在线考试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8100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