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1.6km的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其中基层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其面层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四部分。其中在目标配合比设计中,施工单位对级配范围进行了选择,在确定施工参数中,其对无机结合料剂量进行了确定。监理审核未通过,要求重新进行制定。
事件2:其中部分路段采用两幅施工,纵缝采用斜缝连接;梯队作业采用热接缝,将已铺混合料部分留5~8m不进行碾压,作为后一段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后段摊铺完成后立即碾压以消除缝迹。
事件3:沥青混凝土摊铺时,2号运料车在运输途中,受交通事故影响被堵,沥青拌合料运达摊铺现场时温度为125℃。现场施工人员及时将该车料进行了摊铺和碾压。路面面层为厚度5cm、宽度9m的改性沥青AC-13,采用中型轮胎式摊铺机施工,该摊铺机施工生产率为80m³/台班,机械利用率为0.75,若每台摊铺机每天工作2个台班,计划5天完成该段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摊铺。
该段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完毕后,检测了如下项目:厚度、平整度、渗水系数、中线平面偏位及纵断高程。
【问题】:
1.判断事件1中监理单位的做法是否正确,请给出正确做法。
2.改正事件2接缝处理中错误的做法。
3.事件3中现场施工员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4.按计划要求完成该段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计算每天所需要的摊铺机数量。
5.补充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检测项目。
匿名发布
武汉唯才建造师人才网旗下唯才在线考试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8100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