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水电工程治涝面积为100万亩(1亩=667m2)。泵站采用肘型进水流道,平直管出水流道,下部为块基型墩墙式结构,上部为排架式结构。施工过程中有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中,上、下脚手架的斜道搭设在了有外电线路的一侧,并且工程的外则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小于规定要求。在施工最外侧部位时,因距离外电架空线路太近,导致现场施工人员发生触电伤亡事故,1人死亡,2人重伤。
事件2: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其部分内容如下:
(1)施工用电由系统电网接入,现场安装变压器一台;
(2)泵室基坑采用1:2坡比明挖施工,基坑深度7.5m;
(3)泵室底板、墩墙施工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中间设施工通道;
(4)混凝土浇筑采用塔式起重机进行垂直运输。
事件3:为防止泵站底板、流道及墩墙开裂,施工单位组织制定了“减少混凝土发热量、降低混凝土人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等温控措施。
【问题】:
1.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说明本工程等别、工程规模及泵站建筑物级别。
2.改正事件1中表述的不妥之处,判断事件1中的质量与安全事故等级,施工中对于用电达不到规定的最小距离的部位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3.在事件2明确的工程部位中,哪些部位或设备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事件3中,施工单位可采用哪些方法加速混凝土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