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新建新校区,包括办公楼、教学楼、科研中心、后勤服务楼、学生宿舍等多个单
体建筑,由某建筑工程公司进行该群体工程的施工建设。其中,科研中心工程为现浇钢筋混
凝土框架结构,地上10层,地下2层,建筑檐口高度45m,由于有超大尺寸的特殊实验设
备,设置在地下2层的实验室为两层通高;结构设计图纸说明中规定地下室的后浇带需待主
楼结构封顶后才能封闭。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进场后,针对群体工程进度计划的不同编制对象,施工单位分别编制
了各种施工进度计划,上报监理机构审批后作为参建各方进度控制的依据。
事件2:施工单位针对两层通高实验区域单独编制了模板及支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中
针对模板整体设计有模板和支架选型、构造设计、荷载及其效应计算,并绘制有施工节点详
图。监理工程师审查后要求补充该模板整体设计必要的验算内容。
事件3:在科研中心工程的后浇带施工方案中,明确指出:(1)梁、板的模板与支
架整体一次性搭设完毕;(2)在楼板浇筑混凝土前,后浇带两侧用快易收口网进行分
隔,上部用木板遮盖防止落入物料;(3)两侧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
所有底模及支架,后浇带位置处重新搭设支架及模板,两侧进行回顶,待主体结构封
顶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土。监理工程师认为方案中上述做法存在不妥,责令改正后重新
报审。针对后浇带混凝土填充作业,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提前将施工技术要点以
书面形式对作业人员进行交底。
事件4:主体结构验收后,施工单位对后续工作进度以时标网络图形式做出安排,如图
1所示(时间单位:周)。

在第6周末时,建设单位要求提前一周完工,经测算工作D、E、F、G、H均可压缩一
周(工作I不可压缩),所需增加的成本分别为8万元、10万元、4万元、12万元、13万
元。施工单位压缩工序时间,实现提前一周完工。
【问题】:
1.事件1中,按照编制对象不同,本工程应编制哪些施工进度计划?
2.事件2中,按照监理工程师要求,针对模板及支架施工方案中模板整体设计,施工
单位应补充哪些必要验算内容?
3.事件3中,后浇带施工方案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后浇带混凝土填充作业的施工技术
要点主要有哪些?
4.事件4中,施工单位压缩网络计划时,只能以周为单位进行压缩,其最合理的方式
应压缩哪项工作?需增加成本多少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