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建造师考试网

您好,欢迎您进入唯才网考试中心

用户: 匿名  2025年04月20日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027-88605621

2010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执业资格考试真题

( 试卷总分:160 分 ; 共有3大题 ; 考试时间:240分钟 )

试卷说明

单选题 : 选项当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

多选题 :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案例解析题 : 用户在提交试卷后,根据该题的答案和解析进行自我评分

第3大题:案例解析题(共100分)

案例题1 【2010年真题】(20分)

某办公楼工程,地下1层,地上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管桩基础。建设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合同工期为29个月。按合同约定,施工总承包单位将预应力管桩工程分包给了符合资质要求的专业分包单位。

施工总承包单位提交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时间单位:月),该计划通过了监理工程师的审查和确认。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专业分包单位将管桩专项施工方案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遭到了监理工程师拒绝。在桩基施工过程中,由于专业分包单位没有按设计图要求对管桩进行封底施工,监理工程师向施工总承包单位下达了停工令,施工总承包单位认为监理工程师应直接向专业分包单位下达停工令,拒绝签收停工令。

事件二:在工程施工进行到第7个月时,因建设单位提出设计变更,导致G工作停止施工1个月。由于建设单位要求按期完工,施工总承包单位据此向监理工程师提出了赶工费索赔。根据合同约定,赶工费标准为18万元/月。

事件三:在H工作开始前,为了缩短工期,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原施工方案中H工作的异节奏流水施工调整为成倍节拍流水施工。原施工方案中H工作作异节奏流水施工横道图如下图所示(时间单位:月)。


问题:

1.施工总承包单位计划工期能否满足合同工期要求为保证工程进度目标,施工总承包单位应重点控制哪条施工线路?

2.事件一中,监理工程师及施工总承包单位的做法是否妥当分别说明理由。

3.事件二中,施工总承包单位可索赔的赶工费为多少万元说明理由。

4.事件三中,流水施工调整后,H工作相邻工序的流水步距为多少个月工期可缩短多少个月按照上图格式绘制调整后H工作的施工横道图。

【正确答案】 :

1.施工总承包单位计划工期能满足合同工期要求。为保证工程进度目标,施工总承包单位应重点控制的施工线路是①→②→③→⑤→⑥→⑦→⑧。

2.事件一中,监理工程师及施工总承包单位做法是否妥当的判断及其理由:

(1)监理工程师做法妥当。

理由:专业分包单位与建设单位没有合同关系,分包单位不得与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发生工作联系,所以,拒收分包单位报送专项施工方案以及对总承包单位下达停工令是否妥当的。

(2)施工总承包单位做法不妥当。

理由:因为专业分包单位与建设单位没有合同关系,监理单位不得对分包单位下达停工令;而总承包单位与建设单位有合同关系,并且应对分包工程质量和分包单位负有连带责任,所以施工总承包单位拒签停工令的做法是不妥当的。

3.事件二中,施工总承包单位不可索赔赶工费。

理由:由于G工作的总时差=(29-27)个月=2个月,因设计变更原因导致G工作停工1个月,没有超过G工作2个月的总时差,不影响合同工期,总承包单位不需要赶工都能按期完成,所以总承包单位不能索赔赶工费。

4.事件三中,流水施工调整后,H工作相邻工序的流水步距=min[2,1,2]个月=1个月。H工作的工期=(3+5-1)×1个月=7个月,工期可缩短=(11-7)个月=4个月。绘制调整后H工作的施工横道图见下图: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2【2010年真题】(20分)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35000㎡,地下2层,地上15层,框架筒体结构,外装修为单元式玻璃幕墙和局部干挂石材。场区自然地面标高为-2.00m,基础底标高为-6.90m,地下水位标高-7.50m,基础范围内土质为粉质黏土层。在建筑物北侧,距外墙轴线2.5m处有一自东向西管径为600mm的供水管线,埋深1.80m。

施工单位进场后,项目经理召集项目相关人员确定了基础及结构施工期间的总体部署和主要施工方法:土方工程依据合同约定采用专业分包;底板施工前,在基坑外侧将起重机安装调试完成;结构施工至地上8层时安装双笼外用电梯;模板拆至5层时安装悬挑卸料平台;考虑到场区将来回填的需要,主体结构外架采用悬挑式脚手架;楼板及柱模板采用木胶合板,支撑体系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核心筒采用大钢模板施工。会后相关部门开始了施工准备工作。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根据工作总体安排,首先将工程现场临时用电安全专项方案报送监理工程师,得到了监理工程师的确认。随后施工单位陆续上报了其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事件二:地下1层核心筒拆模后,发现其中一道墙体的底部有一孔洞(大小为0.30m×0.50m),监理工程师要求修补。

事件三:装修期间,在地上10层,某管道安装工独自对焊工未焊完的管道接口进行施焊,结果引燃了正下方9层用于工程的幕墙保温材料,引起火灾。所幸正在进行幕墙作业的施工人员救火及时,无人员伤亡。

事件四:幕墙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单元式玻璃幕墙防火构造、变形缝及墙体转角构造节点进行了隐蔽记录,监理工程师提出了质疑。

问题:

1.工程自开工至结构施工完成,施工单位应陆续上报哪些安全专项方案(至少列出四项) ?

2.事件二中,按步骤说明孔洞修补的做法。

3.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

4.事件四中,幕墙还有哪些部位需要做隐蔽记录?

【正确答案】 : 1.工程自开工至结构施工完成,施工单位应陆续上报的安全专项方案包括:供水管线防护工程;起重机安拆工程;双笼外用电梯安拆工程;起重吊装工程;悬挑卸料平台、悬挑脚手架工程;核心筒大模板工程等。

2.事件二中,孔洞修补的做法:孔洞处理需要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然后按批准后的方案进行处理。将孔洞处的不密实的混凝土凿掉,要凿成斜形(外口向上),用清水冲刷干净,并保持湿润72h,然后用高一等级的微膨胀豆石混凝土浇筑、捣实后,认真养护。

3.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由不具备焊工上岗证的管道安装工单独完成施焊工作;焊接前没有对作业环境作了解;施焊时下方没有设置防护措施;未清理周围易燃材料。

4.事件四中,幕墙还有需要做隐蔽记录的部位:预埋件或后置埋件;构件连接节点;幕墙防雷装置;幕墙四周、内表面与立体结构之间的封堵;隐框玻璃幕墙玻璃板块的固定;单元式幕墙的封口节点。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3【2010年真题】(20分)

沿海地区某高层办公楼,建筑面积125 000㎡,地下3层,地上26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基坑开挖深度16.30m。建设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地下连续墙工程分包给某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公司,未报建设单位审批;依合同约定将装饰装修工程分别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三家装饰装修公司。上述分包合同均由施工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签订,且均在安全管理协议中约定分包工程安全事故责任全部由分包单位承担。

事件二:施工总承包单位将深基坑支护设计委托给专业设计单位,专业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选择了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支护结构形式。施工,总承包单位编制了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内容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劳动力计划。该方案经专家论证,补充了有关内容后,按程序通过了审批。

事件三:施工总承包单位为了提醒、警示施工现场人员时刻认识到所处环境的危险性,随时保持清醒和警惕,在现场出入口和基坑边沿设置了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事件四:本工程二层多功能厅设计为铝合金龙骨中密板材隔墙,下端为木踢脚。装饰装修公司在施工前编制了装饰装修施工方案,明确了板材组装和接点处理措施。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分别说明理由。

2.除地质勘察报告外,基坑支护结构形式选型依据还有哪些本工程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补充了哪些主要内容?

3.事件三中,施工现场还应在哪些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至少列出五项) ?

4.事件四中,板材组装应按什么顺序进行板材安装接点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 1.事件一中不妥之处及理由

(1)不妥之处:地下连续墙分包给某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公司,未报建设单位审批。

理由: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部分建设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的行为属于违法分包行为。

(2)不妥之处: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签订分包合同中约定安全事故责任全部由分包单位承担。

理由: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应对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承担连带责任。

2.(1)除地质勘察报告外,基坑支护结构形式选型依据还有土质情况、基坑深度以及周边环境。

(2)本工程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补充的主要内容:放坡要求、支护结构设计、机械选择、开挖时间、开挖顺序、分层开挖深度、坡道位置、车辆进出道路、降水措施及监测要求等。

3.事件三中,施工现场还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位置:起重机械设备处、临时用电设施处、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爆破物、有害气体和液体存放处。

4.(1)事件四中,板材组装顺序:当有洞口时,应以门洞口处向两侧依次进行,当无洞口时,应从一端向另外一端安装。

(2)板材安装节点的处理

1)接缝处理:所用接缝材料品种和接缝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板缝处粘贴50~60mm宽的纤维布带,阴阳角处粘贴200mm宽纤维布,并用石膏腻子抹平,总厚度应控制在3mm内。

2)防腐处理:接触砖、石、混凝土的龙骨和埋置的木楔应作防腐处理。

3)踢脚处理:木踢脚覆盖时,饰面板应与地面留有20~30mm缝隙。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4【2010年真题】(20分)

某商业用房工程,建筑面积15 000㎡,地下1层,地上4层,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采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一99一0201)签订了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约定:工程工期自2009年2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工程承包范围为图纸所示的全部土建、安装工程。合同造价中含安全防护费、文明施工费120万元。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2009年5月12日,工程所在地区发生了7.5级强烈地震,造成施工现场部分的围护墙倒塌,损失6万元;地下1层填充墙部分损毁,损失10万元;停工及修复共30d。施工单位就上述损失及工期延误向建设单位提出了索赔。

事件二:用于基础底板的钢筋进场时,钢材供应商提供了出厂检验报告和合格证,施工单位只进行了钢筋规格、外观检查等现场质量验证工作后,即准备用于工程。监理工程师下达了停工令。

事件三:截止2009年8月15日,建设单位累计预付安全防护费、文明施工费共计50万元。

事件四:工程竣工结算造价为5670万元,其中工程款5510万元,利息70万元,建设单位违约金90万元。工程竣工5个月后,建设单位仍没有按合同约定支付剩余款项,欠款总额1670万元(含上述利息和建设单位违约金),随后施工单位依法行使了工程款优先受偿权。

事件五:工程竣工后,项目经理按“制造成本法”核算了项目施工总成本,其构成如下:直接工程费4309.20万元,措施费440.80万元,规费11.02万元,企业管理费332.17万元(其中施工单位总部企业管理费为220.40万元)。

问题:

1.事件一中,施工单位的索赔是否成立分别说明理由。

2.事件二中,施工单位对进场的钢筋还应做哪些现场质量验证工作?

3.事件三中,建设单位预付的安全防护费、文明施工费的金额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4.事件四中,施工单位行使工程款优先受偿权可获得多少工程款行使工程款优先受偿权的起止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5.按“制造成本法”列式计算施工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项目施工总成本。

【正确答案】 : 1.事件一中,施工单位的索赔是否成立的判断及理由:

(1)围墙倒塌损失6万元的索赔不成立。

理由:现场围墙费用属于临时设施费,只按摊销费索赔。

(2)地下一层填充墙部分损毁损失10万元的索赔成立。

理由:不可抗力发生后,工程本身的损失由建设单位承担。

(3)停工及修复30d的索赔成立。

理由:不可抗力发生后,工期顺延。

2.事件二中,施工单位对进场的钢筋还应做的现场质量验证工作:品种、型号、数量、外观检查,进行物理、化学性能试验。

3.事件三中,建设单位预付的安全防护费、文明施工费的金额不合理。

理由:当合同有规定时,按合同规定比例预付;当合同无规定时,应按已完工程进度款比例或已完工程时间进度比例随当期进度款一起支付。本工程已完工程时间进度为6.5个月,占合同时间比例为59.1%,至少安全防护费、文明施工费累计支付=120万元×59.1%=70.92万元。

4.

(1)事件四中,施工单位行使工程款优先受偿权可获得工程款=(1670-70-90)万元=1510万元。

(2)行使工程款优先受偿权的起止时间的规定:自建设工程竣工之日或工程合同约定的竣工之日起计算。

5.

(1)施工直接成本=直接工程费+措施费=(4309.20+440.80)万元=4750.00万元。

(2)施工间接成本=规费+现场管理费=(11.02+332.17-220.40)万元=122.79万元。

(3)项目施工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4750.00+122.79)万元=4872.79万元。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5【2010年真题】(20分)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153 000㎡,地下2层,地上30层,建筑物总高度136.6m,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基础埋深8.4m。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主持编制了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包括工程概况、组织方案、技术方案、风险管理计划、项目沟通管理计划、项目收尾管理计划、项目现场平面布置图、项目目标控制措施、技术经济指标等十六项内容。

风险管理计划中将基坑土方开挖施工作为风险管理的重点之一,评估其施工时发生基坑坍塌的概率为中等,且风险发生后将造成重大损失。为此,项目经理部组织建立了风险管理体系,指派项目技术部门主管风险管理工作。

项目经理指派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了项目沟通计划。该计划中明确项目经理部与内部作业层之间依据《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进行沟通和协调;外部沟通可采用电话、传真、协商会等方式进行;当出现矛盾和冲突时,应借助政府、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力量来解决问题。

工程进入地上结构施工阶段,现场晚上11点后不再进行土建作业,但安排了钢结构焊接连续作业。由于受城市交通管制,运输材料、构件的车辆均在凌晨3~6点之间进出现场。项目经理部未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附近居民投诉:夜间噪声过大,光线刺眼,且不知晓当日施工安排。项目经理派安全员接待了来访人员。之后,项目经理部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进行了申报登记,并委托某专业公司进行了噪声检测。

项目收尾阶段,项目经理部依据项目收尾管理计划,开展各项工作。

问题:

1.项目管理实施规划还应包括哪些内容(至少列出三项) ?

2.评估基坑土方开挖施工的风险等级。风险管理体系应配合项目经理部哪两个管理体系进行组织建立指出风险管理计划中项目经理部工作的不妥之处。

3.指出上述项目沟通管理计划中的不妥之处,说明正确做法。外部沟通还有哪些常见方式?

4.根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1990),结构施工阶段昼间和夜间的场界噪声限值分别为多少针对本工程夜间施工扰民事件,写出项目经理部应采取的正确做法。

5.项目收尾管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管理工作?

【正确答案】 : 1.项目管理实施规划还应包括的内容:总体工作计划、进度计划、质量计划、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计划、成本计划、资源需求计划、信息管理计划。

2.

(1)基坑土方开挖施工的风险等级为4级。

(2)风险管理体系应配合项目经理部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组织建立。

(3)风险管理计划中项目经理部工作的不妥之处:指派项目技术部门主管风险管理工作,没有明确管理层人员的工作职责。

3.

(1)上述项目沟通管理计划中的不妥之处与正确做法

1)不妥之处:项目经理与内部作业层之间依据《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进行沟通和协调。

正确做法:项目内部沟通应依据项目沟通计划、规章制度、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控制目标等进行。

2)不妥之处:当出现矛盾或冲突时借助政府、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力量来解决。

正确做法:当出现矛盾或冲突时,采用协商、让步、缓和、强制和退出等方法,使项目的相关方了解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目标,并搞好变更管理。

(2)外部沟通的常见方式还有:联合检查、宣传媒体和项目进展报告等。

4.

(1)根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1990),结构施工阶段昼间和夜间的场界噪声限值分别为70dB(A)与55dB(A)。

(2)针对本工程夜间施工扰民事件,项目经理部应采取的正确做法: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应公告附近社区居民;给受影响的居民予以适当的精神补偿;尽量采取降低施工噪声措施。

5.项目收尾管理主要包括的管理工作:竣工收尾、验收、结算、决算、回访保修、管理考核评价等。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本大题共有 5 道小题 ,当前页: 1 / 1总页数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本大题所有小题如下:
您目前得分: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