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建造师考试网

您好,欢迎您进入唯才网考试中心

用户: 匿名  2025年05月19日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027-88605621

2005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考试真题

( 试卷总分:75 分 ; 共有2大题 ; 考试时间:120分钟 )

试卷说明

综合场景题 : 根据场景中提供的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案例解析题 : 用户在提交试卷后,根据该题的答案和解析进行自我评分

第2大题:案例解析题(共60分)

【案例题1】(20分)

某热力发电厂主要生产工艺单元有:储煤场、煤粉制备和输煤系统、燃烧系统、冷凝水系统、循环水系统、除渣及除尘系统、脱硫系统、汽水系统、配电与送电系统。

锅炉主要设备有: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磨煤机械装置、水处理装置、疏水装置,发电厂用燃煤由主煤场滚轴筛将煤送人燃煤锅炉。

脱硫系统包括制氢装置和氢气储罐,制氢装置为两套电离制氢设备和6氢气储罐,两套电离制氢设备存有氢气数量分别为50kg和30kg;6个卧式氢气储罐体积为20立方米、额定压力为3.2 MP、额外温度20℃,作为生产过程整体装置,这些装置与储罐管道连接。(氢气密度:0℃,0. 1MPa状态下密度0.09 kg/m3。)

锅炉点火主燃油使用柴油,厂区有2个500m3的固定柴油储罐,距离制氢系统500m。在同一院内有2个20m3的汽油储罐,距离制氢系统550m(汽油的密度750kg/m3,汽油、柴油储罐充装系数为0. 85。) 氢气在生产场所临界量为1t,汽油在贮存区临界量为20t。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析存在的事故类型及所在的工艺单元。

2.存在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及对应的物质是什么?

3.指出该热力发电厂存在的危险源并计算其储量。

4.会发生爆炸的主要设备、装置是哪些?应采取哪些安全装置或设备?

【正确答案】 : 1.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析热力发电厂存在的事故类型及所在的工艺单元分别是:

(1)煤粉制备和输煤系统存在的事故类型是机械伤害等。

(2)燃烧系统存在的事故类型是高温、煤尘爆炸等。

(3)锅炉的事故类型主要是锅炉爆炸、灼烫等,在锅炉检修时,有机械伤害、触电等。

(4)制氢系统的事故类型是火灾、爆炸。

(5)柴油、汽油储罐的事故类型是火灾、爆炸、高处坠落。

(6)配电与送电系统的事故类型是火灾、爆炸、触电等。

2.存在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分别是:

(1)易燃、易爆物质,如储煤场、煤粉制备和输煤系统存在的煤炭和煤粉,制氢装置和氢气储罐里的氢气,储罐区里的柴油、汽油,锅炉和汽轮机里的高压蒸汽等。

(2)有毒物质,脱硫系统存在的二氧化硫等气体。

(3)腐蚀性物质,二氧化硫可以氧化生成三氧化硫,它们遇水可生成亚硫酸、硫酸等腐蚀性物质。

3.(1)汽油储罐(2个20m³)是危险源,其储量是:2×20m³×750kg/m³×0.85=25500kg

汽油在贮存区临界量为20t,这两个汽油储罐在一个单元内,已构成重大危险源。

(2)制氢设备(包括氢气罐)是危险源,其储量计算如下:

先把高压氢气储罐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氢气体积:20×3.2/(273+20)=标准状态下氢气的体积×0.1/273

标准状态下氢气的体积=[20×3.2/(273+20)/(0.1/273)]m³=596.3m³

氢气在0℃,0.1MPa状态下密度为0.09kg/m³

6个氢气储罐的储量是:(6×596.3×0.09)kg=322.0kg

再加上两套电离制氢设备存有氢气数量分别为50kg和30kg

则生产单元氢气储量是:(50+30+322.0)kg=402.0kg。

4.会发生爆炸的主要设备、装置是锅炉、制氢设备、氢气罐、柴油储罐、汽油储罐。

应采取安全装置或设备主要有:安全阀、爆破片、防爆帽、防爆门、呼吸阀、阻火器、火灾探测器、可燃可爆气体检测报警仪、储罐的压力计、液位计及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2】(20分)

某化工厂原料和中间产品有火灾、中毒危险,最终产品是氯气。上级单位要求化工厂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厂长甲将任务交给厂调度室主任丙,主任丙为了不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工作,自己利用业余时间独自编制事故应急预案。三个月编好后交给厂长甲,厂长甲看后做了如下批示:

1.发生事故后先保重要设备再抢救人员,符合“无私奉献的精神”;

2.事故应急领导组组长由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厂长担任,符合“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3.发生事故后由公安消防部门通知附近居民,体现了生产不扰民的原则;

4.发生事故后由厂长甲向当地“安监部门”和“环保部门”报告,程序合理、清晰;

5.应急设备设施评估合理。

厂长甲即令打印下发执行。

之后,厂长甲要求主任丙组织一次演练。主任丙编制了演练步骤:

演练指挥部设在氯气库房的下风向的空地上。

第一步:打开氯气库房大门并打开一瓶氯气,使少量氯气释放到空气中;

第二步:参演人员C、D在氯气库房门外假装晕倒;

第三步:有人发现事故后先到厂调度室报告;

第四步:外部救援组织进厂实施抢险救护,救助中毒人员;

第五步:110、119、120救护车等到场后将中毒人员送到医院;

第六步:外部救援力量赶到现场,进行救护抢险。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有哪些不正确的做法?

2.事故应急预案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3.指出该应急预案演练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

【正确答案】 : 1.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不正确的做法有:

(1)故应急预案仅由调度室主任丙一人制定不符合要求;

(2)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好仅由厂长批示后就下发执行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1)事故应急预案应该由生产、安全、技术、工会等部门成员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共同制定;(2)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好后应广泛征求意见,修订后才由厂长批示下发执行。

2.事故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如下:

(1)“发生事故后先保重要设备再抢救人员”是错误的做法,应先抢救人员,再保护重要设备。

(2)“事故应急领导组组长由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厂长担任”不符合有关规定,组长应由厂长担任。

(3)“发生事故后由公安消防部门通知附近居民”不很妥当,发生事故后应由化工厂或应急指挥中心及时通知附近居民。

(4)“发生事故后由厂长甲向当地安监部门和环保部门报告”不够准确,事故发生后,除了向安监部门和环保部门报告外,还应该向消防部门、公安部门、质检部门报告。

3.该应急预案演练存在的问题及正确的做法如下:

(1)“演练指挥部设在氯气库房的下风向的空地上”是错误的,演练指挥部应该设在氯气库房的上风向。

(2)演习时打开真正的氯气是错误的,应该使用无毒的替代品。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3】(20分)

某煤矿煤炭生产任务繁重,产量超过核准指标。构成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巷道尚未贯通,虽然矿井安装了瓦斯检测系统,但瓦斯传感器存在故障,信号传输不畅。

某月某日,228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工人在未断电的情况下检修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时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2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 968. 23万元。经查,事故发生时找不到值班负责人,死亡和受伤人员未佩带自救器和瓦斯检测仪。致使事故损失严重。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矿存在的安全技术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

2.分析该矿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3.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该矿应采取哪些整改措施?

【正确答案】 : 1.该矿存在的安全技术问题有:

(1)瓦斯传感器存在故障未及时维修;

(2)工人在未断电的情况下检修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严重违反《煤矿安全操作规程》规定,

(3)该矿瓦斯超限,缺乏检测。

针对以上问题,整改措施是:

(1)完善瓦斯检测系统,保证信号传输畅通;

(2)加强安全检查,杜绝违章现象;

(3)防止瓦斯超限和积聚,加强通风,合理布置巷道。加强瓦斯检测检查,瓦斯超限应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

2.该矿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如下:

(1)构成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巷道尚未贯通就进行生产,说明该矿安全管理松懈,安全意识淡薄。

(2)工人在未断电的情况下检修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说明该矿工人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培训做得不好。

(3)事故发生时找不到值班负责人,说明该矿安全管理松懈,安全责任没有落实。

(4)工人未佩带自救器和瓦斯检测仪,说明该矿忽视工人安全防护,缺乏安全投入。

3.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该矿应采取的整改措施有:

(1)做好安全技术整改。包括合理布置巷道、完善通风系统、落实防瓦斯爆炸、防冲击地压措施。

(2)落实好安全管理整改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保证安全生产的投入。

(3)要做好全员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资格证培训与考试、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考试和普通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本大题共有 3 道小题 ,当前页: 1 / 1总页数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本大题所有小题如下:
您目前得分: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