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5日16时左右,甲公司甲酸生产装置因故障全系统停车进检修,合成反应器甲醇喷管损坏,需进入反应器内部进行维修。9月6日上午8时左右,打开合成反应器下部两个人孔进行通风,并从上部人孔加水进行冲洗。下午17时左右,应公司安全处要求打开最上睁人孔进行通风。17时15分左右,安全处有关人员用可燃气体及氧气测定仪测定可燃气体不合格。此后,在17时15分至19时45分的一段时间内,每隔15min测定一次。19时45分左右经测定,氧气含量为21%;可燃气体爆炸极限为12% 18%。安全人员认为合格,随后签发“进攀入塔证”并注明要佩戴长管呼吸器。20时左右,乙公司两名架子工进入反应器内进行扎架子阵业,甲公司两名操作工及乙公司一名临时工在器外进行监护。由于不方便,两名架子工未戴呼吸器。大约13min后,塔内传出求救声,监护人员夕。现场六名检修人员情急之下未戴呼吸器进塔救人,先后中毒,有七人勉强爬出。最后甲公司经理及合成工段工段长戴上呼吸器将塔内帮人救出,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此时大约为20时40分。乙公司一名架子工和一名临时工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其余二人重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1-8问题(共22分):1.该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包括哪些部门? 2.该事故应采用何种分析方法?3.甲公司的两名架子工应负何种事故责任? 4.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什么?5.按伤害程度分类,这起事故属何种事故类型?6.导致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有哪些? 7.追究这起事故责任的相关依据有哪些?8.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提出初步处理建议.
【 提建议 】 :
我要纠错
讨论
【正确答案】 :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阁查。2.这起事故应采用现场分析即事后现场深人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包括综合分析、个别分、安全系统分析等)。3.这起事故乙公司的两名架子工应负直接事故责任。4.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操作人员的违章作业。作业人员不按要求佩戴防护器具,救人员不戴防护器具进塔救人,导致事故扩大,监护人员监督不力等均属违章行为。5.事故死亡1人。属于死亡事故。6.导致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有:(1)设备未进行有效隔绝。该反应器中物料分别有一氧化碳、甲醇、甲酸甲酯等,操作人员悬关闭阀门而未加隔板,由于阀门不严,致使一氧化碳进入反应器。(2)置换、处理措施不当。该反应器未进行彻底置换,未打开所有人孔进行通风,或进行强通风,用水冲洗只能将甲醇、甲酸甲酯等洗掉,而不能将一氧化碳洗去。(3)分析方法不全面。进罐入塔应分析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及氧气含量,而安全处有关人员分析了氧气含量,未分析有害气体含量,动火标准不作为进罐入塔的依据。7.根据国家现有法规,追究这起事故责任的相关依据是:《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行政复议暂行办法》、《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等法律法规。8.甲公司为化学危险品生产单位。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八十、八十二、八十五条规定,追究该厂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追究该厂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
【考生答案】 : 1、县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县级公安机关、县级工会组织;有必要的情况下,邀请县级检察院参加;
2、现场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
3、两名架子工负主要责任;
4、由于不方便,两名架子工未戴呼吸器,引发这起中毒事故是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5、中毒、死亡事故。
6、安全教育不到位;现场安全监督松散;监护人缺乏安全意识;相关责任制未落实到位;
7、工人不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责任制不落实,不健全;
8、追究
【得分】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