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建造师考试网

您好,欢迎您进入唯才网考试中心

用户: 匿名  2025年04月19日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027-88605621

[官方版]2016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执业资格考试真题

( 试卷总分:120 分 ; 共有3大题 ; 考试时间:180分钟 )

试卷说明

单选题 : 选项当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

多选题 :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案例解析题 : 用户在提交试卷后,根据该题的答案和解析进行自我评分

第3大题:案例解析题(共80分)

【案例题1】(20分)

背景资料:
某高校新建新校区,包括办公楼、教学楼、科研中心、后勤服务楼、学生宿舍等多个单体建筑,由某建筑工程公司进行该群体工程的施工建设。其中,科研中心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十层,地下二层,建筑檐口高度45m,由于有超大尺寸的特殊试验设备,设置在地下二层的试验室为两层通高,结构设计图纸说明中规定地下室的后浇带需待主楼结构封顶后才能封闭。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进场后,针对群体工程进度计划的不同编制对象,施工单位分别编制了各种施工进度计划,上报监理机构审批后作为参建各方进度控制的依据。
事件二:施工单位针对两层通高试验室区域单独编制了模板及支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中针对模板整体设计有模板和支架选型、构造设计、荷载及其效应计算,并绘制有施工节点详图。监理工程师审查后要求补充该模板整体设计必要的验算内容。
事件三:在科研中心工程的后浇带施工方案中,明确指出:(1)梁、板的模板与支架
整体一次性搭设完毕;(2)在楼板浇筑混凝土前,后浇带两侧用快易收口网进行分隔、上部用木板遮盖防止落入物料;(3)两侧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所有底模及支架,后浇带位置处重新搭设支架及模板,两侧进行回顶,待主体结构封顶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土。监理工程师认为方案中上述做法存在不妥,责令改正后重新报审。针对后浇带混凝土填充作业,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提前将施工技术要点以书面形式对作业人员进行交底。
事件四:主体结构验收后,施工单位对后续工作进度以时标网络图形式做出安排,如下图所示(时间单位:周)。


在第6周末时,建设单位要求提前一周完工,经测算工作D、E、F、G、H均可压缩一周(工作I不可压缩),所需增加的成本分别为8万元、10万元、4万元、12万元、13万元,施工单位压缩工序时间,实现提前一周完工。
问题:
1.事件一中,按照编制对象不同,本工程应编制哪些施工进度计划?
2.事件二中,按照监理工程师要求,针对模板及支架施工方案中模板整体设计,施
工单位应补充哪些必要验算内容?
3.事件三中,后浇带施工方案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后浇带混凝土填充作业的施工技
术要点主要有哪些?
4.事件四中,施工单位压缩网络计划时,只能以周为单位进行压缩,其最合理的方
式应压缩哪项工作?需增加成本多少万元?

【正确答案】 : 2.施工单位应补充的必要验算内容包括:模板及支架的承载力、刚度验算;模板及支架的抗倾覆验算。
3.(1)不妥之处一:梁、板的模板与支架整体一次性搭设完毕。
正确做法: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
不妥之处二:在楼板浇筑混凝土前,后浇带两侧用快易收口网进行分隔、上部用木板遮盖防止落入物料。
正确做法:后浇带两侧应用模板分隔,上部采用钢筋保护设施进行保护。
不妥之处三:两侧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所有底模及支架,后浇带位置处重新搭设支架及模板。
正确做法:后浇带位置模板应等到后浇带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
不妥之处四:待主体结构封顶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正确做法:待主体结构封顶后至少保留14天。
(2)后浇带混凝土填充作业的施工技术要点主要有:①采用微膨胀混凝土;②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等级提高一级;③地下室防水后浇带至少保持养护28天(其他14天)。
4.在第六周末以后,关键工作为:E-H,E工作压缩费用为10万元,H工作压缩费用为13万元,故应压缩工作E一周,费用为10万元。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2】(20分)
背景资料:
某新建综合楼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1层,地上10层,建筑檐口高度45米,某建筑工程公司中标后成立项目部进场组织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安排,施工高峰期现场同时使用机械设备达到8台。项目土建施工员仅编制了安全用电和电气防火措施报送给项目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认为存在多处不妥,要求整改。
事件二: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要求安全员对现场固定式塔吊的安全装置进行全面检查,但安全员仅对塔吊的力矩限制器、爬梯护圈、小车断绳保护装置、小车断轴保护装置进行了安全检查。
事件三:公司例行安全检查中,发现施工区域主出入通道口处多种类型的安全警示牌布置混乱,要求项目部按规定要求从左到右正确排列。
事件四:监理工程师现场巡视时,发现五层楼层通道口和楼层临边堆放有大量刚拆下的小型钢模版,堆放高度达到1.5m,要求项目部立即整改并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事件五:公司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对现场进行检查评分,汇总表总得分为85分,但施工机具分项检查评分表得零分。
问题:
1.事件一中,存在哪些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2.事件二中,项目安全员还应对塔吊的哪些安全装置进行检查(至少列出四项)?
3.事件三中,安全警示牌通常都有哪些类型?各种类型的安全警示牌按一排布置时,从左到右的正确排列顺序是什么?
4.事件四中,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对楼层通道口和楼层临边堆放拆除的小型钢模板的规定有哪些?
5.事件五中,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确定该次安全检查评定等级,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 理由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者,应编制用电组织设计。用电编制者也应为电气技术人员编制,不应为土建施工员,并应报送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2.项目的安全员还应对塔吊的超高、变幅、行走限位器,吊钩保险,卷筒保险,爬梯护圈等装置进行检查。
3.(1)安全警示牌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四大类型。
(2)多个安全警示牌在一起布置时,应按警告、禁止、指令、提示类型的顺序,先左后右、向上后下进行排列。各标志牌之间的距离至少应为标志牌尺寸的0.2倍。
4.钢模板部件拆除后,临时堆放处离楼层边沿不应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楼层边口、通道口、脚手架边缘等处,严禁堆放任何拆下物件。
5.该次安全检查评定等级不合格。
理由如下:
①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定的等级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优良:分项检查评分表无零分,汇总表得分值应在80分及以上。
合格:分项检查评分表无零分,汇总表得分值应在80分以下,70分及以上。
不合格:当汇总表得分值不足70分时;当有一分项检查评分表得零分时。
②当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定的等级为不合格时,必须限期整改达到合格。检查施工机具检查评分表得0分,根据施工安全评定等级第3点要求,当有一分项检查评分表得0分时,则评定等级为不合格。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3】(20分)
背景资料:
某学校活动中心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六层,地下二层,采用自然通风。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在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工程师督查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工作,要求施工单位按规定检查混凝土运输单;并做好混凝土扩展度测定等工作。全部工作完成并确认无误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事件二: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进场的钢筋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抽样检验了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结构施工至四层时,施工单位进场一批72吨≠18螺纹钢筋,在此前因同厂家、同牌号的该规格钢筋已连续三次进场检验均一次检验合格,施工单位对此批钢筋仅抽取一组试件送检,监理工程师认为取样组数不足。事件三: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时,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主持、施工单位质量负责人以及相关专业的质量检查员参加,总监理工程师认为该验收主持及参加人员均不满足规定,要求重新组织验收。
事件四:该工程交付使用7天后,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室内环境污染检测。在对室内环境的甲醛、苯、氨、TVOC浓度进行检测时,检测人员将房间对外门窗关闭30分钟后进行检测。在对室内环境的氨浓度进行检测时,检测人员将房间对外门窗关闭12小时后进行检测。
问题:
1.事件一中,除已列出的工作内容外,施工单位针对混凝土运输单还要做哪些技术管理与测定工作?
2.事件二中,施工单位还应增加哪些钢筋原材检测项目?通常情况下钢筋原材料检验批量最大不宜超过多少吨?监理工程师的意见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事件三中,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应由谁主持?还应有哪些人员参加?
4.事件四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正确做法。
【正确答案】 : 2.(1)施工单位还应增加的钢筋原材检测项目有:①冷弯性能;②伸长率;③单位长度重量偏差。
(2)钢筋原材料检验批量最大量不超过60吨,需要两批。
(3)监理工程师的意见不正确。
理由为: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连续三批进场检验合格时,检验批量增大一倍(即120吨),钢筋现在是72吨,故可抽取一组一次检验。
3.(1)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主持。
(2)还应参加节能分部工程验收的人员包括: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相关专业的质量检查员、施工员;施工单位的质量或技术负责人;设计单位节能设计人员。
4.不妥之处一:该工程交付使用7天后,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室内环境污染。
理由为:应该在工程完工7天后,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室内环境验收。
不妥之处二:在对室内环境的甲醛、苯、氨、TVOC浓度进行检测时,检测人员将房间对外门窗关闭30分钟后进行检测。
理由为: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浓度检测时,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小时后进行。
不妥之处三:在对室内环境的氨浓度进行检测时,检测人员将房间对外门窗关闭12小时后进行检测。
理由为: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氨浓度检测时,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房间的对外门窗关闭24小时以后进行。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4】(20分)
背景资料:
某建设单位投资新建办公楼,建筑面积为8000m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八层。招标文件规定,本工程实行设计、采购、施工的总承包交钥匙方式。土建、水电、通风空调、内外装饰、消防、园林景观等工程全部由中标单位负责组织施工。经公开招投标,A施工总承包单位中标,双方签订的工程总承包合同中约定:合同工期为10个月,质量目标为合格。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A施工总承包单位中标后,按照“设计、采购、施工”的总承包方式开展相关工作。
事件二:A施工总承包单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与F劳务公司进行了主体结构劳务分包洽谈,约定将模板和脚手架费用计入承包总价,并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经建设单位同意,A施工总承包单位将玻璃幕墙工程分包给B专业分包单位施工。A施工总承包单位自行将通风空调工程分包给C专业分包单位施工。C专业分包单位按照分包工程合同总价收取8%的管理费后分包D专业分包单位。
事件三:A施工总承包单位对工程中标造价进行分析,费用情况如下:分部分项工程费为4800万元,措施项目费为576万元,暂列金额为222万元,风险费为260万元,规费为64万元,税金为218万元。
事件四:A施工总承包单位按照风险管理要求,重点对某风险点的施工方案、工程机械等方面制定了专项策划,明确了分工、责任人及应对措施等管控流程。
问题:
1.事件一中,A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对工程的哪些管理目标全面负责?除交钥匙方式外,工程总承包方式还有哪些?
2.事件二中,哪些分包行为属于违法分包?分别说明理由。
3.事件三中,A施工总承包单位的中标造价是多少万元?措施项目费通常包括哪些费用?
4.事件四中,A施工总承包单位进行的风险管理属于施工风险的哪个类型?施工风险管理过程包括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 (2)施工总承包的方式除了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总承包方式以外,还有设计—施工总承包(D-B),设计—采购总承包(E-P),采购—施工总承包(P-C)等方式。
2.违法分包行为一:A与F劳务分包公司签订合同,并约定将模板和脚手架费用计入承包总价。
理由为:不应该约定将模板和脚手架费用计入承包总价。
违法分包行为二:A施工总承包单位自行将通风空调工程分包给C专业分包单位施工。
理由为:上述行为在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未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
违法分包行为三:C专业分包单位按照分包工程合同总价收取8%的管理费后分包给D专业分包单位。
理由为:分包单位不得将其建设工程再次分包。
3.(1)A施工总承包单位的中标造价=4800+576+222+64+218=5880(万元)。
(2)措施项目费通常包括:安全文明施工费(含环境保护费、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临时设施费)、夜间施工增加费、二次搬运费、冬雨期施工增加费、已完成工程及设备保护费、工程定位复测费、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脚手架工程费。
4.(1)A施工总承包单位进行的风险管理属于施工风险中的技术风险。
(2)施工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评估、风险应对策略的决策、风险对应的实施。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本大题共有 4 道小题 ,当前页: 1 / 1总页数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本大题所有小题如下:
您目前得分:3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