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建造师考试网

您好,欢迎您进入唯才网考试中心

用户: 匿名  2025年07月13日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027-88605621

2019年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考前冲刺卷(一)

( 试卷总分:160 分 ; 共有3大题 ; 考试时间:180分钟 )

试卷说明

单选题 : 选项当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

多选题 :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案例解析题 : 用户在提交试卷后,根据该题的答案和解析进行自我评分

第3大题:案例解析题(共120分)

【案例题1】(20分)
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9. 82km的三级公路路基施工,路基宽8.5m,设计车速40km/h。其中K3+100~K3+420为路堤段,K3+280处设有1-2.5m×2m的盖板涵,涵洞长度17.62m,涵底坡度1%,K3+280的路基设计标高为206.07m。涵洞构造示意图如图1所示。

工程开工前,在业主主持下,由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交接了交点桩、水准点桩,设计文件中提供用于中线放样的资料只有“直线、曲线及转角度”。施工单位备有全站仪、自动水准仪等常规测量仪器。
涵洞施工与涵洞前后路堤Tl区、T2区的填筑同时进行,Tl区、T2区按图示坡度分层填筑。涵洞施工中,施工单位首先进行了涵洞中心桩号、涵轴线的放样,涵洞基坑开挖平面尺寸按17. 62m×3.8m放样,基坑开挖严格按放样尺寸采用人工垂直向下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在对基底进行处理并通过验收后,开始基础施工。
涵洞完工后,在涵洞砌体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进行涵洞两侧及顶面填土,填筑顺序为T3区→T4区→T5区,填筑方法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夯填密实。
【问题】
1.按洞顶填土厚度划分,指出该涵洞类型,并说明理由。
2.写出可用于本路曲线段中线放样的两种方法。
3.写出涵洞构造示意图中A、B、C结构的名称。
4.找出涵洞基坑施工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5.改正填筑施工中的错误。
【正确答案】 : 理由:按洞顶填土情况,涵洞可分为洞顶不填土的明涵和洞顶填土厚度大于50cm的暗涵两类。该涵洞洞顶填土厚度为2. 76m超过0.5m。
2.可用于本路曲线段中线放样的两种方法有偏角法、切线支距法。
3.涵洞构造示意图中A的名称为台帽(或板座或台座);B的名称为墙身(或涵台);C的名称为涵底铺砌(铺底)。
4.证明基坑施工中的错误及理由:
(1)错误:涵洞基坑开挖平面尺寸按17. 62m×3.8m施工。
理由:开挖尺寸应考虑工作面,基坑尺寸应大于基础尺寸,以方便基础施工。
(2)错误:涵洞基坑垂直向下开挖。
理由:原土质是粗砂质粉土,基坑开挖时应放坡,以利于土方稳定和安全。
5.填筑施工的错误应改为:
(1)砂浆或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后,进行两侧回填。
(2)T3、T4同时回填,然后回填T5。
(3)涵洞前后路段Tl区、T2区应按背景资料图上坡度分层预留台阶。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2】(20分)

背景:某双车道公路隧道。全长620m,地层岩性为石灰岩,地下水较丰富。有一条F断层破裂带,隧道最大埋深490m,纵坡为一3%。其围岩级别及长度如图2所示。合同总工期为20个月。

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结合项目地质和设备条件,拟在全断面法、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CD法、CRD法5种工法中选择组织施工。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及该项目实际情况,施工前,相关人员经讨论分析确定隧道主要施工内容的进度计划指标为:Ⅲ级围岩70~90m/月,Ⅳ级围岩50~70m/月,V级围岩30~50m/月,施工准备3个月,隧道内沟槽、路面及附属设施施工3个月。
【问题】
1.从满足进度要求及经济性考虑,给隧道应布置几个工作面?工作面掘进方向如何设置较为合理?分别说明理由。
2.按照《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该隧道是否需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说明理由。
3.根据背景资料给出的地质条件,写出该隧道在地质方面存在的主要安全危险源以及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类别。
4.根据背景资料,针对不同级别的围岩分别采用哪些施工工法较合理?

【正确答案】 : Ⅲ级围岩地段施工工期(160+290)/70=6.42≈6.5个月。
总工期=3+6+6. 5+3 =18.5个月。隧道施工工期按照最慢的施工速度总工期为18.5个月,为了节约施工成本,可以采用一个工作面进行施工。
自出口向进口方向掘进。由于地下水丰富,反坡施工更有利于地下水的自然排出,节省排水费。
2.该隧道工程应当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理由:在该隧道工程中,V级围岩连续长度均超过50m,根据规范应当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3.地质方面存在的主要危险源有溶洞、地下水、断层破裂带、洞口浅埋段。
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类别有:隧道坍塌、突泥、突水。
4.Ⅲ级围岩隧道段应当采用台阶法或全断面法;V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或CD法、单侧壁导坑法。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3】(20分)

背景:
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新建高速公路K50+000~K75+000段路面工程与交通工程的施工,其中包含中央分隔带及路面排水工程,一般路段中央分隔带断面设计如图3所示。

每千米一般路段中央分隔带主要材料数量见表1。

设计说明:
1.图3中尺寸除注明外均以cm计。
2.施工中应确保防水层不漏水。
3.土工布A重量为250g/M2,其技术指标按相应要求执行。
4.土工布B重量为500g/M2,其技术指标按相应要求执行。
该项目采用单价合同,施工合同中的部分清单单价摘录见表2。


施工单位编写了中央分隔带施工组织方案,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路基施工完毕后,即可埋设横向塑料排水管;
(2)当路面底基层施工完毕后,即可开挖中央分隔带;
(3)中央分隔带应采用大型挖掘机开挖;
(4)开挖的土料不得直接堆置在已经铺好的路面结构层上,应及时运走;
(5)中央分隔带沟槽开挖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后,即可铺设防水层;
(6)防水层施工范围是中央分隔带开挖沟槽与路基的接触面;
(7)应合理安排以下四项工作:①回填种植土,②基层施工,③防水层施工,④护栏立柱打设。
根据合同文件,该项目位于一般路段的里程长度总计为23860m,位于超高路段的里程长度总计为1140m。
施工单位在波形梁护栏施工完成之后,对护栏进行了质量检验和评定,检测项目标有:
构件的材料性能和外观尺寸、金属构件的防腐处理、混凝土的强度和外观尺寸、护栏的安装情况。
【问题】
1.改正中央分隔带施工组织方案中的错误之处(按“第×条应改为:……”描述)。
2.写出-般路段中央分隔带断面设计图中“土工布A"的作用。
3.该项目中央分隔带的防水层采用的是什么材料?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什么材料做防水层?
4.计算该项目一般路段中央分隔带用M7.5水泥砂浆(清单编号205-4)的合同总价。(保留一位小数)
5.写出①、②、③、④四项工作的合理先后顺序。
6.补充护栏质量检测的项目。

【正确答案】 : 第(3)条应改为,中央分隔带应采用人工施工。
第(5)条应改为,中央分隔带范围内的路基及路面结构层,应铺设防水层。
2.土工布A的作用是隔离回填土。
3.中央分隔带防水层采用的是土工布材料。
还可采用双层防渗沥青、PVC防水板材料做防水层。
4.M7.5水泥砂浆的合同总价=23. 86×3246×0.03×950-2207312. 46元。
5.四项T作合理的先后顺序:②→③→④→①。
6.波形梁钢护栏的实测项目有:波形梁板基底金属厚度(△)、立柱壁厚(△)、镀(涂)层厚度(△)、拼接螺栓抗拉强度、立柱埋入深度、立柱外边缘距路肩边线距离、立柱中距、立柱竖直度(△)、横梁中心高度(△)、护栏顺直度(△)。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4】(30分)
背景: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 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①全断面法;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③双侧壁导坑法中比选出了一种浅埋段隧道施工方法。
事件2: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和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
事件3:施工单位在K68+690~K68+693段初期支护施工时,首先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该段隧道开挖断面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测量,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土,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等实测项目进行了实测。
事件4:在二次衬砌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K68+328~K68+368段多处出现了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现象,掉落处原岩表面残留有黄泥。施工单位提出了掉落段的处置方法,并进行了复喷施工。
【问题】
1.判断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指出事件1中比选出的施工方法。
2.事件2中哪三项为必测项目?写出拱顶下沉量测的方法和工具。
3.指出事件3施工中的错误。补充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实测项目的漏项。
4.分析事件4中喷射混凝土因原岩面残留黄泥而掉落的原因,并写出施工单位复喷前应采取的措施。
5.本项目是否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审查?
【正确答案】 : 事件1中,比选出的施工方法为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2.事件2巾必测项目为: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周边位移。
拱顶下沉量测方法为水准测量法,拱顶下沉量测工具为水准仪和钢尺(或收敛计)。   
3.事件3中的错误是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施工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实测项目还包括:喷层厚度(△)、空洞检测(△)。
4.事件4中喷射混凝土因原岩面残留黄泥而掉落的原因是:混凝土与围岩的粘结力不足。
施工单位复喷前应采取的措施为:清洗原岩面。
5.本项目是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需要专家论证、审查。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5】(30分)
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丘陵区一级公路路基施工任务。施工单位编制了路基施工组织设计并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优化,重点优化了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方法的优化、施工作业组织形式的优化、施工劳动组织的优化。技术人员根据路基横断面计算出土石方的“断面方数”,经复核后,进行土石方纵向调配。调配时考虑到技术经济条件,尽量在经济合理的范围内移挖作填,使路堑和路堤中土石方数量达到平衡,减少了弃方与借方。全标段路基挖方土质为普通土,平均运距50m的土方有150000M3,平均运距200m的土方有100000M3,平均运距3000m的土方有80000M3。K5+630~K5+810的平均挖方深度7m左右,施工单位采用的某一开挖断面示意如图4所示,要求上下错台同时掘进。

施工准备中,施工单位对拟作为路基填料的土样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的要求送中心实验室进行标准试验,以计算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并通过其他相关试验确定了土的塑限、液限、塑性指数、最大粒径、有害物质含量,最后将试验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告监理工程师备案。
【问题】
1.补充施工方案的优化内容。
2.针对平均运距3000m的土方,写出宜配置的挖运施工机械。
3.计算全标段土方的平均运距。(计算结果取整数)
4.根据开挖断面示意图,写出K5+630~K5+810路段的路堑开挖方法的名称,并简要说明图中第二台阶掘进中暂不开挖土体A在施工中的主要作用。
5.取土试验还应确定土的哪些指标?资料中的“标准试验”具体是哪种试验?
【正确答案】 : 2.宜配置的挖运施工机械有: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装载机和自卸汽车等。
3.全标段土方的平均运距= (50×150000+200×100000+3000×80000)÷(150000+100000+80000)=811m。
4.K5+630~K5+810路段的路堑开挖方法的名称为多层横向全宽挖掘法。
第二台阶掘进中暂不开挖土体A在施工中的主要作用是预留运输施工便道。
5.取土试验还应确定土的最佳含水量、最小强度等。
资料中的“标准试验”具体包括土的击实试验和CBR值试验。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本大题共有 5 道小题 ,当前页: 1 / 1总页数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本大题所有小题如下:
您目前得分: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