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建造师考试网

您好,欢迎您进入唯才网考试中心

用户: 匿名  2025年07月15日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027-88605621

2019二级建造师《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考前冲刺试卷(二)

( 试卷总分:120 分 ; 共有3大题 ; 考试时间:180分钟 )

试卷说明

单选题 : 选项当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

多选题 :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案例解析题 : 用户在提交试卷后,根据该题的答案和解析进行自我评分

第3大题:案例解析题(共80分)

【案例题1】(20分)

某新建水库工程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溢洪道、引水发电系统等主要建筑物组成。其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95m,坝顶全长222m,坝体剖面图如图1所示。


承包人甲中标承担该水库工程的施工任务,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由于异常恶劣天气原因,工程开工时间比原计划推迟,综合考虑汛前形势和承包人甲的施工能力,项目法人直接指定围堰工程由分包人乙实施。承包人甲同时提出将混凝土面板浇筑分包给分包人丙实施的要求,经双方协商,项目法人同意了承包人甲提出的要求,并签订协议,协议中要求承包人甲对两个分包人的行为向项目法人负全部责任。
事件2:当大坝填筑到一定高程时,为安全度汛,承包人甲对堆石坝体上游坡面采取了防渗同坡处理措施。
事件3:混凝土面板采用滑模施工,脱模后的混凝土及时进行了修整和养护。
【问题】:
1.指出图中A、B、C所代表的坝体分区名称及相应主要作用。
2.根据《水利建设工程施工分包管理规定》(水建管[2005]304号),指出事件1中项目法人行为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3.根据《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L49-2015,列举事件3中承包人甲可采取的防渗固坡处理措施。
4.指出事件3中混凝土面板养护的起止时间和养护的具体措施。

【正确答案】 : (2)B代表过渡区,主要作用是保护垫层区在高水头作用下不产生破坏。
(3)C代表主堆石区,主要作用是承受水荷载。
2.根据《水利建设工程施工分包管理规定》(水建管[2005]304号),事件1中项目法人行为的不妥之处及理由如下:
(1)不妥之处1:项目法人直接指定围堰工程由分包人乙实施。
理由:项目法人一般不得直接指定分包人。但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如承包人无力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合同中的应急防汛、抢险等危及公共安全和工程安全的项目,项目法人经项目的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可根据工程技术、进度的要求,对该应急防汛、抢险等项目的部分工程指定分包人。
(2)不妥之处2:项目法人同意承包人甲提出将混凝土面板浇筑分包给分包人丙实施的要求。
理由:水利建设工程的主要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不得进行工程分包。混凝土面板浇筑作为该新建水库工程的主要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故不得进行工程分包。
(3)不妥之处3:协议中要求承包人甲对两个分包人的行为向项目法人负全部责任。
理由:由指定分包人造成的与其分包工作有关的一切索赔、诉讼和损失赔偿由指定分包人直接对项目法人负责,承包人不对此承担责任。因此,案例中的指定分包人乙直接对项目法人负责。承包人甲将混凝土面板浇筑分包给分包人丙实施的要求属于违法分包。
3.根据《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L49-2015,承包人甲必须对堆石坝体上游坡面进行碾压砂浆、喷射混凝土或喷洒阳离子乳化沥青等防渗固坡处理。
4.(1)混凝土面板养护应从混凝土初凝后开始,连续养护至水库蓄水为止。
(2)混凝土面板的养护包括保温、保湿两项内容。一般采用草袋保温,喷水保湿,并要求连续养护。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2】(20分)

某水闸共3孔,闸室每孔净宽8.0m,主要工程内容包括:①闸底板和闸墩;②消力池;③消力池段翼墙;④斜坡段翼墙;⑤斜坡段护底;⑥翼墙后填土等。闸室底板与斜坡段底板混凝土分缝之间设金属止水片。其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

施工单位为检验工程质量,在工地建立了试验室。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在施工技术负责人的监督下,对闸底板和闸墩等部位的混凝土进行了见证取样,所取试样在工地试验室进行了试验,同时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在监理单位的监督下,另取一份试件作为平行检测试样,并在工地试验室进行了试验。
分部工程完成后,项目法入主持进行了分部工程验收,并形成“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鉴定书主要内容包括开工完工日期、质量事故及缺陷处理、保留意见等。
【问题】:
1.请给出背景材料中主要工程内容的合理施工顺序(工程内容用序号表示)。
2.施工单位在进行闸室底板与斜坡段底板分缝部位的混凝土施工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3.分别指出本工程见证取样和平行检测做法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4.根据《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鉴定书除背景材料中给出的主要内容外,还有哪些内容需要填写?

【正确答案】 : 2.施工单位在进行闸室底板与斜坡段底板分缝部位的混凝土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包括:
(1)在止水片高程处不得设置施工缝;
(2)浇筑混凝土时不得冲撞止水片;
(3)振捣器不得触及止水片;
(4)嵌固止水片的模板应适当推迟拆模时间。
3.本工程见证取样和平行检测做法的不妥之处及正确做法:
(1)不妥之处:在施工技术负责人的监督下见证取样,试样送工地试验室试验。
正确做法:见证取样应在监理单位或项目法人监督下取样,试样送到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试验。
(2)不妥之处:平行检测由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取样,试样送工地试验室试验不妥。
正确做法:平行检测应由监理单位在承包人自行检测的同时独立取样,试样送到具有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检测机构进行试验。
4.根据《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鉴定书除背景材料中给出的主要内容外,还需要内容的填写有:(1)拟验工程质量评定意见;(2)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
(3)验收结论。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3】(20分)

某河道整治工程的主要施工内容有河道疏浚、原堤防加固、新堤防填筑等。承包人依据
《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与发包人签订了施工合同,工期9个月(每月按30d计,下同),2015年10月1日开工。
承包人编制并经监理人同意的进度计划如图3所示。


本工程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工程如期开工,但因征地未按期完成,导致“临时交通道路”推迟20d完成。发包人要求承包人采取赶工措施,保证工程按合同要求的工期目标完成。承包人确定了工期优化方案:
(1)“原堤防加固”按增加费用最小原则进行工期优化,相应的工期优化-费用关系见表1。
(2)“新堤填筑”采用增加部分关键工作的施工班组,组织平行施工优化工期,计划调整-费用增加情况见表2。
(3)河道疏浚计划于2015年12月1日开始。


项目部按优化方案编制调整后的进度计划及赶工措施报告,并上报监理人批准。
事件2:项目经理因患病经常短期离开施工现场就医。鉴于项目经理健康状况,承包人按合同规定履行相关程序后,更换了项目经理。
事件3:承包人在取得合同工程完工证书后,向监理人提交了完工付款申请(包括发包人已支付承包人的工程款),并提供了相关证明材料。
事件4:承包人在编制竣工图时,对其中图面变更超过1/3的施工图进行了重新绘制,并按档案验收要求进行编号和标注。
【问题】:
1.根据事件1,用双代号网络图绘制从2015年12月1日起的优化进度计划,计算赶工所增加的费用。
2.根据事件2,分别说明项目经理短期离开施工现场和承包人更换项目经理应履行的程序。
3.根据事件3,承包人提交的完工付款申请单中,除发包人已支付承包人的工程款外,还应有哪些内容?
4.事件4中承包人重新绘制的竣工图应如何编号?竣工图图标栏中应标注的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

1.(1)B工作延误20d后,优化后续工作的网络图如图5所示。

(2)赶工所增加费用的计算:
1)原堤防加固线路为:①→②→③→④→⑤→⑨,线路总长度为260d。由于B工作延误20d,则原堤防加固需要赶工10d。从赶工费用最低的原则出发,优先压缩费用增加率低的工作。因此工作E压缩2d,工作D压缩5d,工作F压缩3d,满足压缩10d的要求。压缩费用为:2.4×2+2.6×5+2.8×3=26.2万元。
2)新堤填筑对工作H和工作J增加了施工队数量,所以赶工的费用累计为:25+22=47万元。
3)总赶工费用为26.2+47=73.2万元。
2.(1)承包人项目经理短期离开施工场地,应事先征得监理人同意,并委派代表代行其职责。
(2)项目经理更换应履行的程序:事先征得发包人同意,并在更换14d前通知发包人和监理人。
3.承包人提交完工付款申请单中,除发包人已支付承包人的工程款外,还应有完工结算合同总价、应扣留的质量保证金、应支付的完工付款金额。
4.重新绘制的竣工图编号为原图编号,竣工图图标栏中应注明的内容:竣工阶段、绘制竣工图的时间、单位、责任人。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4】(20分)

某大型水闸工程建于土基上,其平面布置示意图如图4所示。

该闸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为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程开工前,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企业的“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进行了检查;项目法人组织制定了本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落实了事故应急保障措施。
事件2:为加快施工进度,上游翼墙及铺盖施工时,施工单位安排两个班组,分别按照上游翼墙Ⅰ→铺盖1→铺盖2→铺盖3→铺盖4→铺盖5→和上游翼板Ⅱ→铺盖10→铺盖9→铺盖8→铺盖7→铺盖6的顺序同步施工。
事件3:在闸墩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温控措施不到位,造成闸墩底部产生贯穿性裂缝,后经处理不影响正常使用。裂缝处理延误工期40d、增加费用32万元。
事件4:桥头堡混凝土施工中,两名工人沿上、下脚手架的斜道向上搬运钢管时,不小心触碰到脚手架斜道外侧不远处的380V架空线路,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事故调查中发现脚手架外缘距该架空线路最小距离为2.0m。
【问题】:
1.根据《关于印发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导则的通知》(水安监[2011]475号)和《水利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水建管[2006]202号),事件1中的“三类人员”是指哪些人员?事故应急保障措施分为哪几类?
2.指出事件2中上游翼墙及铺盖施工方案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3.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部令第9号),确定水利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事件3中的质量事故属于哪一类?
4.指出事件4中脚手架及斜道架设方案在施工用电方面的不妥之处。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水监管[2006]202号),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事故共分为几级?事件4的质量与安全事故属于哪一级?

【正确答案】 : (2)事故应急保障措施分为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经费与物资保障。
2.(1)事件2中上游翼墙及铺盖施工方案的不妥之处:上游翼墙及铺盖的浇筑次序不满足规范要求。
(2)合理的施工安排包括:铺盖应分块间隔浇筑;与翼墙毗邻部位的1号和10号铺盖应等翼墙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浇筑。
3.(1)确定水利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应考虑的因素包括: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检查、处理事故对工期的影响时间长短和对工程正常使用的影响。
(2)事件3中的质量事故属于较大质量事故。
4.事件4中脚手架及斜道架设方案在施工用电方面的不妥之处及正确做法:
(1)上、下脚手架的斜道外侧搭设380V架空线路不妥。
正确做法:上、下脚手架的斜道严禁搭设在有外电线路的一侧。
(2)脚手架外援距该架空线路最小距离为2.0m不妥。
正确做法:脚手架外援该架空线路最小距离为4.0m。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事故共分为特别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特大质量与安全事故、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较大质量与安全事故。
事件4的质量安全事故属于Ⅳ级(较大质量与安全事故)。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本大题共有 4 道小题 ,当前页: 1 / 1总页数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本大题所有小题如下:
您目前得分:1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