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建造师考试网

您好,欢迎您进入唯才网考试中心

用户: 匿名  2025年08月17日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027-88605621

2018年二级建造师《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考前检测(一)

( 试卷总分:120 分 ; 共有3大题 ; 考试时间:180分钟 )

试卷说明

单选题 : 选项当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

多选题 :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案例解析题 : 用户在提交试卷后,根据该题的答案和解析进行自我评分

第3大题:案例解析题(共80分)

【案例题1】(20分)
某机电安装企业承接了1000MW机组新型汽轮发电机系统安装工程,包括汽轮机、发电机、励磁机、凝汽器、除氧器、加热器和各类水泵等安装,以及相应汽轮机和发电机等大件设备的运输任务。该工程中使用了多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且由该机电安装企业负责提供。
工程安装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在安装阀门时,打开阀门包装箱发现其技术资料不全,两天后在其他水泵箱中找到。对此,该机电安装企业开展了工程设备管理大检查,结果发现:少量仓库内设备名称和规格不符;两箱限额设备部件已经运达安装现场,其中一箱外箱体在安装过程中受到机械力打击。
事件2:在发电机转子安装时,施工单位进行了发电机转子穿装前单独气密性试验,以及消除泄漏以后的漏气量试验。在试验压力和漏气量均符合制造厂规定后立即进行发电机转子穿装工作,被监理工程师发现并制止。
事件3:该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以后,施工单位按照预先制定的回访计划只进行了季节性的回访,回访人员是该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但是就回访的方式和人员,却遭到了用户的投诉。
问题:
(1)背景资料中,阀门资料不全错在哪个管理环节?该环节有哪些主要工作?
(2)监理工程师为何制止施工单位进行发电机转子穿装工作?
(3)该机电安装企业回访的人员安排是否合理?为什么?
(4)该机电安装企业回访的方式是否合理?为什么?
【正确答案】 : 2.因为发电机转子穿装工作,必须在完成机务、电气与热工仪表的各项工作后会同有关人员对定子和转子进行最后清扫,确信其内部清洁,无任何杂物并经签证后方可进行。
3.不合理。工程回访的参加人员应该包括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经营等方面的人员,不应该单单是项目负责人。
4.不合理,由于该工程中使用了多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还应该进行技术性回访。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1、材料管理环节中设备进场验收未落实,主要工作有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2】(20分)
某电力建设公司在某地承包一500kV的高压变电站及20㎞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设备由施工单位采购。在高压外线施工中,因施工场地及占用道路与当地农民和交通管理部门发生矛盾,变压器安装因交货期滞后及质量问题与供货商和业主发生矛盾。在导线连接及线路试验时,发现如下问题:
(1)导线连接的接触电阻为同长度导线电阻的1.1倍;
(2)导线连接处的机械强度,为导线强度的85%。
(3)在任一档距内的每条导线,只有一个接头;
(4)在额定电压下对空载线路的冲击合闸试验应进行2次,结果符合要求;
(5)测量杆塔的绝缘电阻值符合设计的规定。
输电线路施工完毕,交工验收时又与当地电力部门因施工技术资料不全发生分歧,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矛盾不断,工期延误,给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都造成一定影响。
问题:
(1)简述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施工程序。其中,根据什么确定是否需要吊芯检查?
(2)导线连接及线路试验时,说明发现的问题是否有不妥之处?
(3)施工技术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4)通过本案例,项目经理部应汲取什么教训?今后怎样避免?
【正确答案】 :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是否需要吊芯检查,应根据变压器的大小、制造厂规定、存放时间和运输过程中有无异常而确定。
2.在导线连接及线路试验时,发现的问题中,(2)、(4)、(5)均不妥。正确的是:
导线连接处的机械强度,不应低于导线强度的90%;在额定电压下对空载线路的冲击合闸试验应进行3次;测量杆塔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3.施工技术资料包括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记录,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文件,工程洽商记录、技术联系(通知单)等。
4.在本案例中项目经理部的最大教训是缺乏与外部的沟通协调,今后应该认识外部沟通协调的重要性;了解沟通协调的主要对象及其需与之沟通协调的内容;认真处理好与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关系,其主要方法有:走出去,多拜访;请进来,多交流;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交活动;最终达到联络感情、沟通交流、协调问题的目的。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1、施工程序:开箱检查、二次搬运、设备就位、吊芯检查、附件安装、滤油并注油、试运行、验收,根据设备厂家要求,存储时间 2、有不妥之处,在额定电压下对空载线路的冲击合闸试验应进行2次,应在额定电压下对空载线路的冲击合闸试验应进行3次.导线连接处的机械强度,为导线强度的85%,应导线连接处的机械强度,为导线强度的90% 3、施工记录、设计变更记录、产品,材料进场检验及安装记录、隐蔽工程检查记录、预验记录、质量事故处理记录、质量检验记录 4、项目部经理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3】(20分)
某机电安装公司承担了某化工装置安装工程,组建了施工项目部。2010年7月22日11时左右,施工作业队某焊工在离地面约10m高的钢结构顶部进行钢结构焊接工作。在操作过程中,该焊工在往侧向移动时脚踏在了一个探头跳板上,探头板侧翻,焊工不慎从操作平台上跌落,坠落过程中安全帽脱落,焊工头部着地。送医院抢救途中死亡。
经事故调查,焊工当时在钢结构顶部搭设的操作平台上进行焊接作业,操作平台为钢模板构成,铺设在用钢管搭设的简易脚手架横杆上,模板没有绑扎固定,没有防护栏杆。操作平台距离地面高度约10m,由钢结构安装工人自行搭设,搭设后没有进行检查验收。焊工在钢结构顶部作业时未系好安全带,也未系好佩戴的安全帽下颚带。
7月23日下午,施工项目部安全部门负责人向机电安装公司上报了事故,机电公司负责人接到报告后,认为已是周末,于是等到7月26日(周一)上午报告了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问题:
(1)分析本次人身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
(2)本次事故属于什么生产安全事故等级?说明依据。
(3)本次事故上报程序为什么不正确?
(4)脚手架搭设属于什么类型的作业?应由具备什么资格的人员进行搭设?分析背景中脚手架搭设的错误和问题。
(5)简述高空作业的安全措施。
【正确答案】 : (1)施工现场搭设的简易脚手架(操作平台)不符合搭设的要求;防护设施、保险装置缺陷;脚手架未进行检查验收并符合要求,安全标志缺失等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2)死者高处作业踩踏探头跳板,未系好安全带,也未正确佩戴安全帽,未正确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用具。
2.本次事故属于一般事故。
依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根据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分级为四级,其中:一般事故,是指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本次事故死亡1人,在一般事故分级范围之内。
3.安全事故报告规定的要求是: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本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向事发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背景中,事故现场有关人员没有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而是过了1天,而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没有在规定的1小时内向事发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而是过了2天。
4.脚手架搭设是登高架设作业的一种,属于特种作业,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脚手架应由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的架子工进行搭设。
背景中脚手架搭设的错误和问题主要有:(1)脚手架架设主体(作业人员)不合格,钢结构安装工人自行搭设脚手架是不允许的;(2)脚手架结构不符合要求,防护设施不齐全;(3)脚手架搭设后没有进行检查验收。
5.高空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应主要从防护着手,包括:职工的身体状况(不允许带病作业、疲劳作业、酒后高空作业)和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的防护措施(佩戴安全带、设置安全网、防护栏等)。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1、项目部未落实安全监督制度,施工人员未做好高空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2、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等级,3人以下死亡,10人以下重伤,1000万以下经济损失为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等级 3、因为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现场负责人应及时向施工单位报告事故,施工单位应在1小时内报告了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4、特种作业,应由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人员进行搭设, 5、设置防护栏,正确佩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4】(20分)

某安装公司承接一商务楼(地上30层、地下2层)的电梯安装工程,工程有32层32站曳引式电梯8台,工期为90天,开工时间为3月18日,其中6台客梯需智能群控,2台消防电梯需在4月30日交付使用,并通过消防验收,在工程后期作为施工电梯使用。电梯井道的脚手架、机房及层门预留孔的安全技术措施由建筑公司实施。
安装公司项目部进场后,将拟安装的电梯工程,书面告知了电梯安装工程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并按合同要求编制了电梯施工方案和电梯施工进度计划(见下表)。电梯安装前,项目部对机房的设备基础、井道的建筑结构进行检测,土建施工质量均符合电梯安装要求:曳引电机、轿厢、层门等部件外观检查合格,并采用建筑塔吊及施工升降机将部件搬运到位。安装中,项目部重点关注了层门等部件的安全技术要求,消防电梯按施工进度计划完成,并验收合格。
施工进度到客梯单机试运行调试时,有一台客梯轿厢晃动厉害,经检查是导轨的安装精度没达到技术要求,安装人员对导轨重新校正固定,单机试运行合格,但导轨的校正固定,使单机试运行比原工序多用了3天,其后面的工序(群控试运行调试、竣工验收)均按工序时间实施,电梯安装工程比合同工期提前完工,交付业主。


问题:
(1)电梯安装前,项目部应提交哪些资料?
(2)项目部在机房、井道的检查中,应关注哪几项安全技术措施?
(3)消防电梯从开工到验收合格用了多少天?电梯安装工程合同比合同工期提前了多少天?
(4)影响导轨安装精度的因素有哪些?
(5)电梯完工后应向哪个机构申请消防验收?写出电梯层门的验收要求。

【正确答案】 : 2.项目部对机房和井道的安全检查,应关注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层门洞(预留孔)设置了高度不小于1.2m的栏杆,有临时盖板封堵机房预留孔,井道内脚手架有防火措施。
3.通过电梯施工进度计划图可知,消防电梯的验收合格时间是4月21日,而工程的开工时间是3月18日,消防电梯从开工到验收合格共用了14+21=35天。
由于题目已知单机试运行比原工序时间多用了3天,所以其紧后工序群控试运行调试就推迟了3天开始,导致最后竣工验收比原工序时间推迟了3天,所以电梯安装工程实际的结束时间是6月2日。
实际施工时间:14+30+31+2=77天;故提前的时间:90-77=13天。
5.影响导轨安装精度的因素:
①井道结构的施工质量。
②导轨的安装质量
③导轨测量基准的选择。
④测量器具的选择。
⑤导轨的制造质量。
⑥环境的影响。
⑦安装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操作产生的误差。
6.电梯竣工后应向出具消防设计审核意见的公安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
电梯层门验收的要求:每层层门必须能够用三角钥匙正常开启;当一个层门或者轿门(在多扇门中任何一扇门)非正常打开时,电梯严禁启动或者继续运行。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1、监督检验约请书、工程施工合同、施工方案与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及人员资质,制造单位资质 4、测量因素、施工因素、人的因素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本大题共有 4 道小题 ,当前页: 1 / 1总页数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本大题所有小题如下:
您目前得分: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