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建造师考试网

您好,欢迎您进入唯才网考试中心

用户: 匿名  2025年08月16日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027-88605621

2018年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考前检测(三)

( 试卷总分:120 分 ; 共有3大题 ; 考试时间:180分钟 )

试卷说明

单选题 : 选项当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

多选题 :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案例解析题 : 用户在提交试卷后,根据该题的答案和解析进行自我评分

第3大题:案例解析题(共80分)

【案例题1】(20分)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座桥梁施工任务,桥梁上部结构采用先张法预制梁板。项目部在施工现场布置了临时预制场。并采用“自行式吊机架设法”架设预制梁。施工中的主要材料均由施工单位自行采购。在预制和架设中,有如下事件发生:
事件1:进场钢筋必须进行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棍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钢筋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钢筋宜堆置在仓库(棚)内,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并加遮盖。
事件2:钢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和试验方法的规定,或经监理人批准采用国际上的相应标准,对桥涵所用的钢筋应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试验室由施工单位自己选定。
事件3:在施工中,由于钢筋购买的问题,需要进行部分重要结构中的主钢筋进行代换,项目部总工进行验算后,决定按照代换的钢筋提交购买计划。同时,对于增加的费用,拟向业主提出价格调整的申请。
事件4 :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计算时应考虑了结构的孔道长度或台座长度、锚夹具厚度、千斤顶长度等因素。
【问题】:
1.针对事件1,进场钢筋应按照哪些要求或指标进行分批验收、分别堆存?
2.事件2中,应进行哪些力学性能试验?并改正该事件中施工单位的错误做法。
3.指出事件3中施工单位的错误做法,并写出正确做法。
4.补充事件4中计算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还应考虑的因素。
【正确答案】 : 2.需进行屈服点、抗拉强度、延伸量和冷弯试验及焊接性能试验。所有钢筋的试验必须在监理人同意的试验室进行,而不能施工单位自己选定。
3.错误一:项目部总工进行验算后,决定按照代换的钢筋提交购买计划。
正确做法:应由原设计单位做变更设计。
错误二:对于增加的费用,拟向业主提出价格调整的申请。
正确做法:钢筋代用而增加的费用应由承包人负责。
4.计算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还应考虑:焊接接头或锹头预留量、冷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外露长度等因素。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2】(20分)
某二级公路全长28㎞,路面结构形式为: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C30水泥混凝土面层。该公路通车三年左右,全线较多路段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均出现裂缝,裂缝以横向裂缝为主,部分水泥混凝土面板发生了断板现象。建设单位注意到,挖方路段比填方路段的裂缝及断板现象更加严重。建设单位立即成立了调查小组,对该项目设计图纸、施工过程、试验记录、监理日志等进行全面分析。经过分析总结,认为产生裂缝及断板的原因是:
(1)全线超载比较严重,尤其是运煤车较多。
(2)由于挖方多为石质挖方,路基多为坚硬的砂岩,根据设计图纸,为了节约造价,位于挖方路段的路面基层采用15㎝ 厚的水泥稳定碎石, 比填方路段的基层减薄了10㎝ 。
基层的厚度及强度不足是造成断板及裂缝的原因之一。
(3)挖方路段地下水较丰富,且地下水的毛细现象严重。
(4)石质挖方路段多采用放炮施工,路基顶面没有形成平整的横坡。
(5)根据施工纪录,夏季施工时温度较高,加上施工单位切缝设备不足,导致切缝不及时。
(6)切缝深度过深,导致断板。
(7)由于该路段附近水惊紧张,混凝土面层施工时,没有在基层上洒水,或洒水不够。
(8)进行混凝土面板灌缝处理的沥青热稳定性差、易流淌。
(9)基层标高控制不严,部分标高超过基层设计标高1.5㎝。
(10)不同路段的骨料的含水量不一致。施工时没有根据骨料的含水量调整配合比。
(11)夏季施工没有进行覆盖养护。
【问题】:
1.请分析建设单位关于水泥氓凝土面板开裂和断板的原因, 改正其中错误之处。
2.请你从混凝土强度、路面排水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上面原因中第(7)、(8)、(9)、(10)条为什么是产生混凝土开裂或断板的原因?
3.请列出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检测的项目。
【正确答案】 : 2.第(7)条,由于干燥的基层会吸收水泥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分,使板底混凝土强度降低,导致开裂。
第(8)条,灌缝处理不好,地面水通过板间接缝进入路面结构层内部,导致开裂和断板。
第(9)条,基层标高超高,会导致面层水泥混凝土板厚度不够,从而整体强度不足,导致断板。
第(10)条,骨料的含水量不一致,导致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过大的水灰比对混凝土强度不利、过小的水灰比会引起较大的混凝土收缩。所以容易引起开裂或断板。
3.弯拉强度,板厚度,平整度,抗滑构造深度,相邻板高差,纵、横缝顺直度,中线平面偏位,路面宽度。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3】(20分)

单位承接了某二级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工期要求编制了如下图所示的网络计划(时间单位:d),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工程名称
事件1:工作D(1号台基础)施工过程中,罕见特大暴雨天气使一台施工机械受损,机械维修费2万元,同时导致工作D实际时间比计划时间拖延8d。
事件2:施工单位租赁的施工机械未及时进场,使工作F(1号台身)实际时间比计划时间拖延8d,造成施工单位经济损失2000元/d。
事件3:业主变更设计,未及时向施工单位提供图纸,使工作E(0号台身)实际时间比计划15d,造成施工单位经济损失1600元/d。
【问题】:
1.根据网络图计算该工程的总工期,并指出关键路线。
2.分别分析事件1、2、3 对总工期的影响,并计算施工单位可获得的工期补偿。
3.分别分析施工单位能否就事件1、2、3导致的损失向业主提出索赔?说明理由,并计算索赔金额。

【正确答案】 : 关键线路为:①→②→③→④→①→⑤→⑦→③→⑨→⑩(或A→B→F→H→J)。
2.事件1中,工作D为非关键工作,总时差为10,其对总工期的影响是误期8-10=-2,无影响。
事件2中,工作F为关键工作,其对总工期的影响是误期8d。
事件3中,工作E为非关键工作,总时差为15,其对总工期的影响是误期15-15=0d。
施工单位可以就事件1、3导致的工期延误提出工期补偿要求,不能就事件2导致的工期延误提出工期补偿要求。施工单位可获得的工期补偿为0d。
3.事件1:属于天气原因(或属双方共同承担的风险),不能提出费用索赔。
事件2:由于施工单位原因导致的损失,不能提出费用索赔。
事件3:由于业主原因导致的损失,可以提出费用索赔。索赔金额为15×1600=24000元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4】(20分)
某高速公路第五施工合同段地处城郊,主要工程为路基填筑施工。其中K48+010~K48+328段原为路基土方填筑,因当地经济发展和交通规划需要,经各方协商,决定将该段路基填筑变更为(5×20+3×36+5×2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桥,箱梁混凝土标号为C40。变更批复后,承包人组织施工,上部结构采用满堂式钢管支架现浇施工,泵送混凝土。支架施工时,对预拱度设置考虑了以下因素:
(1)卸架后上部构造本身及活载一半所产生的竖向挠度;
(2)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压缩挠度;
(3)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压缩挠度;
(4)由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挠度。
根据设计要求,承包人对支架采取了预压处理,然后立模、普通钢筋制作、箱梁混凝土浇筑、采用气割进行预应力筋下料;箱梁采用洒水覆盖养生;箱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 进行孔道清理、预应力张拉压浆, 当灰浆从预应力孔道另一端流出后立即终止。
箱梁现挠施工正值夏季高温,为避免箱梁出现构造裂缝, 保证箱梁质量, 施工单位提出了以下三条措施:
(1)选用优质的水泥和骨料;
(2)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不宜过大;
(3)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振捣时间。
【问题】:
1.确定上述变更属于哪类变更?列出工程变更从提出到确认的几个步骤。
2.上述施工预拱度设置考虑的因素是否完善?说明理由。支架预压对预拱度设置有何作用?
3.预应筋下料工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说明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应控制的指标,并指出主要指标。
4.上述预应力孔道压浆工艺能否满足质量要求?说明理由。
5.除背景中提到的三条构造裂缝防治措施外,再列举两条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 2.不完善。设置预拱度时还应考虑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沉陷和张拉上拱的影响。支架预压的目的是为了收集支架地基的变形数据,作为设置预拱度的依据。
3.预应力筋宜使用砂轮锯(砂轮切割机)下料,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应控制张拉应力和伸长值两项指标,以张拉应力控制为主(以伸长值作为校核)。
4.不能满足要求,压浆应使孔道另一端饱满和出浆,并使排气孔排出与规定稠度相同的水泥浓浆为止。
5.(1)避免出现支架下沉;(2)避免脱模过早,以及模板的不均匀沉降;(3)加强箱梁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本大题共有 4 道小题 ,当前页: 1 / 1总页数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本大题所有小题如下:
您目前得分: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