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建造师考试网

您好,欢迎您进入唯才网考试中心

用户: 匿名  2025年04月30日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027-88605621

2015年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执业资格考试真题

( 试卷总分:120 分 ; 共有3大题 ; 考试时间:180分钟 )

试卷说明

单选题 : 选项当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

多选题 :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案例解析题 : 用户在提交试卷后,根据该题的答案和解析进行自我评分

第3大题:案例解析题(共80分)

【案例题1】(20分)

某二级公路,全长9.32km,全路段的石方爆破主要集中在K2+300~K2+420、K3+240~K3+480、K6+450~K6+490、K8+590~K8+810,爆破路段附近无重要建筑物。施工单位编制了“公路路堑石方爆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劳动力计划等。

施工单位编制的爆破施工流程为:施爆区现场勘察→爆破设计及设计审批→配备专业施爆人员→施爆区施工放样→用机械清除施爆区强风化岩石→A→爆破器材检查与试验炮→炮孔检查与废碴清除→装药并安装引爆器材→布置安全岗和施爆区安全员→炮孔堵塞→撤离施爆区内人畜→起爆→B→解除警戒→测定爆破效果(包括飞石、震动波对施爆区内、外构造物造成的破坏及损失)。

施工单位编制的爆破施工方案为:根据爆破工程量要求,综合考虑爆区地形、地质、环境条件、设备和技术条件等,石方爆破自上而下分台阶逐层进行,采用电力起爆。爆破高度小于5m时,用浅眼爆破法分层爆破,分层高度2~3m;爆破高度5~10m时,用深孔爆破法一次爆破到设计标高;爆破高度超过10m时,分台阶进行深孔爆破,工作台阶分层高度定为5~10m。永久边坡采用光面爆破的方法进行处理。

台阶爆破参数示意图如下:

施工单位根据爆破施工方案、工程量、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质量要求、现有机械技术状况等配置了机械设备,石方爆破主要机械设备如下表:

在爆破施工现场,工班长要求操作人员严禁穿化纤衣服,手机必须处于静音状态,堵塞材料应采用钻孔的石碴、黏土、岩粉等,堵塞长度严格按照爆破设计进行,不得自行增加药量或改变堵塞长度,如需调整,应征得现场技术人员和监理工程师的同意并作好变更记录。

问题:

1.补充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

2.写出爆破施工流程中工序A、B以及石方爆破主要机械设备表中机械设备C的名称。

3.爆破施工方案中采用的光面爆破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4.写出台阶爆破参数示意图中爆破参数H与W的名称。

5.指出工班长对操作人员所提要求中的错误并改正。

【正确答案】 : 1.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还包括施工安全保证措施、计算书及附图。

2.工序A是钻孔;工序B是清除盲炮(或瞎炮;或哑炮);机械设备C是空压机。

3.合理。因为光面爆破采用控制抵抗线和药量的方法进行爆破,使之形成光滑平整的边坡,可减小永久性边坡修整的工作量。

4.H是台阶高度,W是最小抵抗线。

5.“手机必须处于静音状态”错误。应该:禁止带手机到爆破施工现场(或手机必须处于关闭状态)。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1.这是一道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的管理题,考核考生对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的内容的掌握。此题考察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的内容。考点出自于《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安全专项方案与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一目。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的内容:(1)工程概况: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2)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3)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4)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等。(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等。(6)劳动力计划: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7)计算书及附图。

2.这是一道路基施工技术的题,考核考生对石方路基施工的掌握。此题考察石质路堑施工技术。考点出自于《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与《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的性能、生产能力及适用条件”一目。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爆破开挖石方宜按以下程序进行:爆破影响调查与评估→爆破施工组织设计→培训考核、技术交底→主管部门批准→清理爆破区施工现场的危石等→炮眼钻孔作业→爆破器材检查测试→炮孔检查合格→装炸药及安装引爆器材→布设安全警戒岗→堵塞炮孔→撤离施爆警戒区和飞石,震动影响区的人、畜等→爆破作业信号发布及作业→清除盲炮→解除警戒→测定、检查爆破效果(包括飞石、地震波及对施爆区内构造物的损伤、损失等)。凿岩机械及风动工具是通常所称的石方机械,主要用于石方工程。凿岩机是石质隧道和石料开采等石方工程钻炮眼的主要工具,还可以用来改作破坏器,用于破碎原有混凝土之类的坚硬层。公路机械化施工中,气动凿岩机和空气压缩机为必配的设备,是石方工程施工的关键设备,主要用在硬岩上钻凿炮孔。

3.这是一道路基施工技术的题,考核考生对路基施工的掌握。此题考察石质路堑爆破施工方法。考点出自于《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挖方路基施工”一目。光面爆破是在开挖限界的周边,适当排列一定间隔的炮孔,在有侧向临空面的情况下,用控制抵抗线和药量的方法进行爆破,使之形成一个光滑平整的边坡。永久边坡采用光面爆破的方法进行处理,可减小永久性边坡修整的工作量。

4.这是一道路基施工的题,考核考生对路基施工的掌握。此题考察综合爆破施工技术。考点出自于《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挖方路基施工”一目。背景资料提到石方爆破自上而下分台阶逐层进行,再结合台阶爆破参数示意图可以看出,H是一个平台的高度,故H是台阶高度。工程爆破中,通常将药包中心或重心到最近自由面的最短距离,称为最小抵抗线,一般常用w表示。图中w为药包中心到边坡的最短距离,故图中W是最小抵抗线。

5.这是一道安全管理题,考核考生对爆破施工安全要求的掌握。此题考察爆破施工现场施工安全技术。考点出自于《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14。采用电爆网路时,应对高压电、射频电等进行调查,对杂散电进行测试;发现存在危险,应立即采取预防或排除措施。进行电爆网络作业,必须关闭现场使用的手机、对讲机等无线通信工具(或禁止带手机等无线通信工具到爆破施工现场),以防射频电引起电雷管早爆。


【案例题2】(20分)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两座单洞分离式隧道施工任务,左线起讫桩号为ZK10+308、ZK10+788,右线起讫桩号为YK10+264、YK10+776。两隧道均为瓦斯隧道,且围岩富含有害矿物质。根据设计要求,隧道洞内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刚性路面,路面结构自上而下分别为:24cm厚C25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C20水泥混凝土基层、10cm厚C15水泥混凝土调平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施工单位在隧道施工时配备的部分劳动力和相应工伤保险费缴纳的情况如下表。

 

明洞段混凝土面层摊铺后,因表面没有及时覆盖,且天气炎热,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导致出现不规则网状裂缝。隧道施工中施工单位按照国家的劳动保护法规,积极改善隧道施工条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噪声、通风等措施,以保证作业人员身体健康。

问题:

1.按长度划分,左、右线隧道属于什么隧道?说明理由。

2.如果针对路面面层施工,指出表中劳动力配置哪些是不需要的(以编号表示即可)?按相关法规要求,表中只为危险性较大的爆破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写出工艺流程图中工序A、B、C的名称。

4.明洞段路面面层摊铺后出现的裂缝通常称为哪种裂缝?5.除背景中所列措施外,施工单位还应制定哪些劳动保护措施?

【正确答案】 : 右线隧道为中隧道,因为右线隧道长=776-264=512m,1000m>512m>500m
2.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时不需要③、⑤、⑥。
不正确,因为按相关法规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为本单位全部职工缴纳工伤保险。
3.A为摊铺混凝土、B为人工收面(或人工修整表面)、C为养护。
4.称龟裂。
5.还应制定的措施有:照明、防尘、防有害气体、防辐射。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1.本题主要是考察隧道按照长度进行分类的概念。隧道通常是指用作地下通道的工程建筑物。按照长度分为特长隧道:1>3000m,长隧道:3000≥1≥1000m,中隧道:1000>1>500m,短隧道:1≤500m。背景中叙述“左线起讫桩号为ZK10+308、ZK10+788,右线起讫桩号为YK10+264、 YK10+776”,所以经计算,左线隧道为短隧道,右线隧道为中隧道。

2.此题主要考察专业工人配置和工伤保险缴纳的相关规定。由于资料中明确说明“针对路面面层施工”,因此压路机、挖掘机均不属于路面面层施工的机械,而爆破工也不需要。另外,根据相关法规规定,工伤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企业必须为职工购买,通常情况下,意外伤害保险属于鼓励购买。

3.此题主要考察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主要工艺流程。通常,这些缺少的流程可以通过先后工艺进行分析。由于A工序之前是运输混凝土,之后是振捣混凝土,因此可以推测A工序为摊铺混凝土。B工序的分析稍微有些困难,因为之前已经有了机械抹面了,但是通常还需要在机械不方便操作或机械施工有缺陷的地方进行人工收面。最后的C工序,应该是比较容易想到的混凝土养护工序。

4.此题主要考察裂缝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教材“28312064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防治”中,针对龟裂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在炎热或大风天气,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导致开裂。(2)混凝土拌制时水胶比过大;模板与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3)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和砂率过大。(4)混凝土表面过度振捣或抹平,使水泥和细骨料过多上浮至表面,导致缩裂。而资料中描述的“明洞段混凝土面层摊铺后,因表面没有及时覆盖,且天气炎热,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导致出现不规则网状裂缝。”与第一条原因相符,所以该裂缝通常称为龟裂。

5.此题主要考察根据该隧道的实际情况,需要制定的劳动保护措施。资料显示:两隧道均为瓦斯隧道,且围岩富含有害矿物质。因此“防有害气体、防辐射”的措施是肯定需要的,加上隧道施工通常还需要的照明、防尘措施等。


【案例题3】(20分)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级公路某标段施工任务,标段内有5座多跨简支梁桥,桥梁上部结构均采用20m先张预应力空心板,5座桥梁共计35跨,每跨空心板数量均为20片。施工单位在路基上设置了如图1所示的预制场,所有空心板集中预制。为节省费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求张拉端钢绞线用连接器连接并重复使用。

施工中还有如下事件发生:

事件1:施工单位定制了8套模板(外模8套、充气式胶囊内模8套)循环重复使用,设定每片空心板预制周期为7天,整个预制施工采取平行流水作业,前20片空心板预制施工横道图如图2所示。

事件2:施工单位制定的空心板预应力施工操作要点如下:(1)预应力张拉采用两套千斤顶、油泵施工,张拉前只需分别对千斤顶、油泵进行检查,即可用于预应力张拉。

(2)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以钢绞线的计算伸长量进行校核。(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按要求及时拆除外模与内模胶囊,采用与空心板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进行强度评定。(4)混凝土试块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使用砂轮锯切断钢绞线放张。

事件3:空心板预制中,发现有5片空心板顶板厚度只有7cm(设计厚度为10cm),施工单位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召开现场会,排除了外模板制作与安装、混凝土施工、台座变形等因素,查找到事故原因后,及时解决了问题。

问题:

1.写出图1中设施A的名称,并计算单根钢绞线理论下料长度。

2.事件1中,计算所有空心板预制完成的工期。

3.逐条判断事件2中空心板预应力施工操作要点的正误,并改正错误之处。

4.事件3中,分析空心板顶板厚度不够的原因。

【正确答案】 : 1.设施A的名称为:张拉反力梁(横梁);单根钢绞线理论下料长度为:20×4+1×3+0.5×2=84m。

2.工期=34×7+9=247天。

3.(1)错误。千斤顶与油泵应配套标定。(2)错误。应以钢绞线实际伸长量进行校核。(3)正确。(4)错误。混凝土试块达到设计规定强度,设计未规定时,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5%;采用千斤顶放张(或砂箱法放张)。

4.原因是:固定充气胶囊的钢筋不牢固或钢筋数量不足,内模气囊上浮导致顶板偏薄。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1.此题主要考察先张法预应力的下料及张拉施工。由于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不同,后张法的反力主要是施加在达到一定强度的混凝土体上,而先张法是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就要张拉,因此需要设张拉反力梁才能进行张拉。而下料的长度,关键是要注意两端有连接器,连接器与反力梁之间的钢绞线是重复使用的,因此在下料时,两端不能计算该长度。

2.此题是考察对流水施工工期的计算分析。该桥预制的总梁板数量是35×20=700片。根据资料中的空心板预制场布置示意图,由于标明了对称中心线,因此关键是需要分析出该预制场的总的预制台数是20个。也就是预制一个桥跨所需要的梁数量。又由于“定制了8套模板(外模8套、充气式胶囊内模8套)循环重复使用,设定每片空心板预制周期为7天,整个预制施工采取平行流水作业”,因此说明每20片的预制周期就是图2所示的9天。35跨桥的预制板为流水施工,共有34个流水步距,而流水步距为7天(原因是第一个8片梁必须移开后才能进行第二跨20片梁的预制),所以工期=34×7+9=247天。

3.此题是考察预制施工中的一些做法判断。第(1)条的错误是在于千斤顸与油泵未配套标定。第(2)条显然不能用计算伸长量来校核,而应以钢绞线实际伸长量进行校核。第(3)条强调了采用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进行强度评定,因此是正确的。第(4)条的错误在于强度不够和切断钢绞线放张的方式错误。

4.此题主要考察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顶板偏薄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外模板制作与安装偏差、混凝土施工振捣过大造成位移、台座变形以及固定充气胶囊的钢筋不牢固或钢筋数量不足等,而前面三种原因在资料中已经排除,因此就只能是最后一种可能了。


【案例题4】(20分)

某新建一级公路工程K11+120~K20+260合同段位于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路面结构设计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该合同段工程与其他工程或已有道路无交叉。依据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B06-02-2007编制的该工程施工图预算,其中K11+120~K12+120底基层工程量为:22300m2(底基层平均面积)。

厂拌基层稳定土混合料的定额如下表所示,各定额分项预算价格分别为:人工:80元/工日;稳定土混合料:162. 72元/m3;水泥:400元/t;水:4元/m3;碎石:80元/H13;3rr13以内轮胎式装载机:1200元/台班;300t/h以内稳定土厂拌设备:1500元/台班。

项目部在施工底基层、基层时采用方法有:

(1)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分一层两幅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2)采用稳定土摊铺机分一层两幅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3)先用轻型两轮压路机跟在摊铺机后及时进行碾压,后用重型振动压路机、轮胎压路机继续碾压密实。

项目部于2014年6月~8月完成了该合同段工程所有路面施工。该地区属于冬Ⅲ区,11月进入冬季。

问题:

1.写出路面结构设计图中A、B、C的名称。

2.计算K11+ 120~K12 +120段底基层施工需拌制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数量,并计算该部分厂拌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该合同段的冬期施工增加费、高原地区施工增加费和行车干扰工程增加费是否需要计取?并分别写出该三项增加费的计算基数构成。

4.分别判断底基层、基层施工中3个施工方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正确答案】 : 1.A:土路肩;B:硬路肩(或应急停车带);C:路缘带。

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制备量:22300×(151.5+10.10×3)/1000=4054.14m3或:22300×0.18×1.01=4054.14m3材料费:22300×[(16.755r+1.117×3)×400+(21+1×3)X4+(220.32+14.69×3)×80]/1000-653158.08元或:22300×0.18×162.72=653158.08元施工机械使用费:22300×[(0.48+0.03×3)×1200+(0.24+0.02×3)×1500]/1000=25288.20元

3.冬期施工增加费、高原地区施工增加费需计取,行车干扰工程增加费不计取。冬期施工增加费计算基数: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或直接工程费、或工料机费用)高原地区施工增加费计算基数:人工费+施工机械使用费行车干扰工程增加费计算基数:人工费+施工机械使用费

4.(1)正确。(2)不正确,采用稳定土摊铺机(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分两层两幅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正确。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1.这是一道路基基本概念题。考核考生对路基各部位名称的掌握情况。工程设计图是工程师的语言,考生首先要学会看图。从图上我们看出A的宽度是75cm,B的宽度是250cm,C的宽度是50cm,B和C之间是两个375cm的行车道。结合路基各部位的名称和作用,可以推断图中A为土路肩,B为硬路肩(或应急停车带),C为路缘带。

2.这是一道材料计算题,考核考生对定额的运用能力。从背景中得知,底基层是水泥稳定碎石(5%),背景中提供了《厂拌基层稳定土混合料定额表(水泥稳定类)》1000m2的压实厚度15cm的水泥稳定碎石需要拌制稳定土混合料定额数量为151.15m3,每增加1cm厚度,定额数量增加10.10m3。所以: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制备量:22300×(151.5+10.10×3)/1000=4054.14m3。计算材料费时,首先明白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包括32.5级水泥、水和碎石。计算机械使用费时,从定额表中得知机械包括:3m3以内轮胎式装载机和300t/h以内稳定土厂拌设备两项。

3.这是一道建筑安装工程费概念及计算方面的题。考核考生对预算各部分费用的掌握情况。冬期施工增加费、高原地区施工增加费和行车干扰工程增加费。冬期施工增加费。系指按照公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所规定的冬期施工要求,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所需采用的防寒保温设施、工效降低和机械作业率降低以及技术操作过程改变等所增加的有关费用。冬期施工增加费以各类工程的直接工程费之和为计算基数,即:冬期施工增加费=∑各类工程的直接工程费×冬期施工增加费费率(%)为简化计算过程,冬期施工增加费采用全年平均摊销的方法,即不论是否在冬期施工,均按规定的取费标准计取。一条线路穿过两个以上的气温区时,可分段计算或按各区的工程量比例求得全线的平均增加率,计算冬期施工增加费。高原地区施工增加费系指在海拔1500m以上地区施工,由于受气候、气压的影响致使人工、机械效率降低而增加的费用。高原地区施工增加费以各类工程人工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之和为计算基数,即:高原地区施工增加费=∑各类工程(人工费+施工机械使用费)×高原地区施工增加费费率(%)一条线路通过两个以上(含两个)不同的海拔高度分区时,应分别计算高原地区施工增加费或按工程量比例求得平均的增加率,计算全线高原地区施工增加费。行车干扰工程施工增加费。系指由于边施工边维持通车,受行车干扰的影响,致使人工、机械效率降低而增加的费用。行车干扰工程施工增加费以受行车影响部分的工程项目的人工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之和为计算基数,即:行车干扰工程施工增加费=∑受行车影响部分的工程项目(人工费+施工机械使用费)×行车干扰工程施工增加费费率(%)本题背景中提到“位于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所以高原地区施工增加费要计算,背景还提到“该合同段工程与其他工程或已有道路无交叉”,所以行车干扰工程施工增加费不计算。

4.这是一道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方面的题。考核考生对水泥稳定基层的施工技术掌握情况。(1)、(3)是正确的做法。(2)不正确是因为背景中基层的厚度是36cm,必须分两层摊铺、碾压才能保证压实度。

本大题共有 4 道小题 ,当前页: 1 / 1总页数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本大题所有小题如下:
您目前得分: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