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建造师考试网

您好,欢迎您进入唯才网考试中心

用户: 匿名  2025年08月12日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027-88605621

2011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考试真题(新)

( 试卷总分:100 分 ; 共有2大题 ; 考试时间:150分钟 )

试卷说明

综合场景题 : 根据场景中提供的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案例解析题 : 用户在提交试卷后,根据该题的答案和解析进行自我评分

第2大题:案例解析题(共70分)

【案例题1】(22分)
C建筑工程公司原有从业人员650人,为减员增效,2009年3月将从业人员裁减到350人,质量部、安全部合并为质安部,原安全部的8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转入下属二级单位,原安全部的职责转入质安部,具体工作由2人承担。
2010年5月,C公司获得某住宅楼工程的承建合同,中标后转包给长期挂靠的包工头甲某,从中收取管理费。2010年11月5日,甲找C公司负责人借用起重机,吊运1台800kN·m的塔式起重机组件,并借用了有A类汽车驾驶执照的员工乙和丙,2010年11月6日中午,乙把额定起重量8t的汽车式起重机开到工地,丙用汽车将塔式起重机塔身组件运至工地。乙驾驶汽车式起重机开始作业,C公司机电队和运输队7名员工开始组装塔身。当日18时,因起重机油料用完且天黑无照明,丙要求下班,甲不同意。甲找来汽油后,继续组装。20时,发现塔式起重机的塔身首尾倒置,无法与塔基对接。随后,甲找来3名临时工,用钢绳绑定、人拉钢绳的方法扭转塔身,转动中塔身倾斜倒向地面,作业人员躲避不及,造成3人死亡、4人重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确定此次事故类别并说明理由。
2.指出C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
3.分析本次事故暴露出的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4.提出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
【正确答案】 : 1.此次事故类别为起重伤害。
理由:该事故是塔式起重机(起重机械)在安装过程中,由于违章操作导致塔身倾倒酿成的事故,为起重伤害。
2.C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5)组织制订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汇报安全生产事故。
3.本次事故暴露出的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1)起重机械的安装和拆卸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2)起重机安装没有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3)施工中没有派专业技术人员监督。
(4)在作业环境不良的条件下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
(5)临时工未经培训上岗,特种专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6)相关方管理混乱,存在非法分包、转包问题。
(7)没有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2)制订有针对性的安全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
(3)加强对起重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管理,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4)加强管理,管理机构应严格审核相关单位的资质和条件。
(5)加强从业人员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
(6)现场派专业技术人员监督,保证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2】(22分)
D热电厂2×300MW扩建工程的燃煤输送系统包括:煤仓、运煤系统、破碎系统和煤系统。煤仓内堆煤最大高度为14m。燃煤由汽车运入电厂,采用胶带输送机将煤送到磨煤机中磨成煤粉,煤粉送至锅炉喷燃器,由喷燃器喷到炉膛内燃烧。扩建工程使用该厂原有的2个容积为500m³柴油储罐储存点火锅炉用燃油。
给水系统的功能是将水送入省煤器。送入省煤器的水经水冷壁和过热器等受热面,变成过热蒸汽后送入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D厂调节水系统有1个储量为12t的液氨储罐。
发电机的冷却方式为“水—氢—氢”方式。氢气由100mm的管道引入发电机设备中。制氢系统有9个表压3.2MPa、容积10m³的氢罐。锅炉机组最大连续蒸发量为1025t/h,过热蒸汽出口压力为17.75MPa。
D厂远离城区。为方便员工生活,D厂在厂区内设立了1座加油站,加油站有2个容积150m³的汽油储罐,汽油的密度为730kg/m³。
受D厂委托,E安全评价机构对该厂扩建工程进行了安全评价,出具了安全评价报告,并提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为预防燃煤输送系统事故,应采取哪些安全技术措施?
2.D厂委托E机构的安全评价属于哪种类型?简述该类安全评价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3.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结合以上场景,说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生产现场管理与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
4.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指出D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 1.为预防燃煤输送系统事故,应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防粉尘措施,包括改革工艺流程,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湿式作业;密闭、通风、除尘;个体防护。
(2)机械传动部件采用防护罩、防护网等防护装置,防止机械伤害。
(3)采用接地等防静电措施。
(4)采取接地、屏蔽等防雷击措施。
(5)制定运煤车进场安全规定,预防车辆伤害。
2.D厂委托E机构的安全评价属于安全验收评价。主要内容:
(1)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
(2)发生事故与职业危害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
(3)与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符合性评价。
(4)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量、定性分析。
(5)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评价结论,撰写评价报告。
3.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对生产现场管理与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
(1)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
(2)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
(3)对动火作业、起重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4)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5)对于吊装、爆破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4.D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1)加油站(2个汽油储罐)。
理由:加油站2个容积率为150m³的汽油储罐的最大存油量为2×150×730=219(t),大于汽油的临界量200t,所以构成重大危险源。
(2)液氨储罐。
理由:液氨储罐储量12t,大于氨的临界量10t,所以构成重大危险源。
(3)制氢系统是危险源,但构不成重大危险源。
理由:标准状态下氢气的体积为10×3.2/(273+20)/(0.1/273)=298.2(m3),氢气在0℃、0.1MPa状态下密度为0.09kg/m³,9个氢气储罐的储量为9×298.2×0.09=241.5(kg)。《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规定,氢气的临界量为5t,所以构不成重大危险源。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3】(26分)
F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消化、原矿浆制备、高压溶出、赤泥沉降洗涤、分解与种子过滤、蒸发及排盐、氢氧化铝焙烧与包装等。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主要有:铝土矿、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硫酸铵、赤泥、氧化铝、灰渣、煤气、过热蒸汽、液氨、水等。该厂生产的主要工作由本厂负责,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F厂主办公楼有2部电梯、1套消防系统、26个灭火器。
F厂自备煤气站和热电站。煤气站生产氢氧化铝焙烧用煤气,煤气生产能力为65000N·m³/h。热电站有3台130t/h燃煤锅炉、2套12MW汽轮发电机组、1套25MW汽轮发电机组。热电站生产270℃的蒸汽,生产能力为220t/h,蒸汽在管道中的输送压力为3.7MPa。
F厂热力工程系统有:主厂房、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除盐水站、点火泵房、灰渣库、熔盐加热站、除灰系统、热力管网、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工艺间物料采用管道或机动车辆输送。
2010年3月,F厂组织了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分析表明,现场作业人员没有意识到的事故隐患占31%,查出的两个重大事故隐患Ⅰ、Ⅱ在2010年1月份检查时就已发现。重大事故隐患Ⅰ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的甲车间认为应由乙车间负责整改,乙车间认为应由甲车间负责整改;重大事故隐患Ⅱ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认为应由G企业出整改资金,G企业认为应由F厂出整改资金。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指出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的火灾爆炸物质并说明理由。
2.指出上述场景中的特种设备。
3.指出F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危险因素及其存在的单元。
4.确定重大事故隐患Ⅰ、Ⅱ的整改责任单位并说明理由。
5.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正确答案】 : 1.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的火灾爆炸物质:
(1)燃煤。理由:属于易燃(自然)物质。
(2)柴油。理由:属于易燃液体。
(3)煤气。理由: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具有燃烧爆炸的特性,属于易燃气体。
(4)硫酸铵、硫酸。理由:属于强氧化性物质。
2.场景中的特种设备:电梯,锅炉,蒸汽管道,压力容器。
3.按事故类别分类,F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存在以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火灾:存在于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点火泵房、溶盐加热站等。
(2)其他爆炸:存在于除灰系统(粉尘爆炸)、热力管网(管道爆炸)。
(3)坍塌:存在于堆煤场。
(4)高处坠落:存在于主厂房等检修。
(5)淹溺:存在于除盐水站。
(6)触电:存在于各种电气设备。
(7)机械伤害:存在于各种机械。
(8)窒息和中毒:存在于热力管网气体。
(9)灼烫危害:存在于熔盐加热站、热力工程系统、热力管网。
(10)车辆伤害:存在于机动车辆输送。
4.重大事故隐患Ⅰ、Ⅱ的整改责任单位为F厂。
理由:(1)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整改、防控的主体。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订并实施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4)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方、承租方的隐患排查负有统一协调、管理的职责。
5.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保证落实。
(3)建立健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举报等隐患排查制度。
(4)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建立隐患排查专项资金使用制度。
(5)坚持相关方管理,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职责。
(6)对重大事故隐患要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整改完毕后,应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估。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本大题共有 3 道小题 ,当前页: 1 / 1总页数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本大题所有小题如下:
您目前得分:2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