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建造师考试网

您好,欢迎您进入唯才网考试中心

用户: 匿名  2025年05月29日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027-88605621

2014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案例分析》押题密卷(一)

( 试卷总分:160 分 ; 共有1大题 ; 考试时间:180分钟 )

试卷说明

案例解析题 : 用户在提交试卷后,根据该题的答案和解析进行自我评分

第1大题:案例解析题(共160分)

【案例题6】(20分)

拟建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内容是地下段8km,车站7座。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区间主要采用盾构法施工,小部分采用矿山法和明挖法施工。其中一座车站用地的一部分是原农药厂的厂区,经场地环境评价,确定表层土壤中六六六含量略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深层没有发现超标。

线路经过1个居民区、1所学校,其中学校位于线路正上方;居民区建筑物类型为Ⅱ类,与线路轨道中心线距离45m。

问题:

1.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2.振动环境影响评价量是什么?线路经过居民区、学校的区间轨道应采取什么振动治理措施?

3.施工期环境影响最小的施工方法是什么?施工期应采取什么环保措施?

4.对原农药厂厂区车站用地的土壤应采取什么措施?是否必须修复?

5.对地铁车站的评价应考虑哪些环境因素?

【正确答案】 :

1.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施工期影响和运营期振动对地面环境敏感,建筑的影响。另外,原农药厂环境遗留问题也是环评重点关注的问题。

2.振动环境影响评价量是

该案例居民区与线路距离45m,不必采取措施。学校位于线路正上方,地铁振动影响大,需采用弹簧浮置板道床。

3.与其他方法比较,盾构法暗挖隧道环境影响最小。施工期除了须采取噪声、扬尘治理措施外,本案例有土壤污染问题,所以施工期要注意对施工人员采取防护措施。

4.场地土壤受到轻微污染,不等于需要修复。根据风险评价结论,本案例土壤中六六六修复标准值远高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表层土壤中六六六含量略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深层没有发现超标,因此不必治理。

5.主要考虑风亭噪声的影响,包括风机噪声和冷却塔噪声。另外,距离风亭15m范围内不能有其他建筑,因此,风亭15m范围内的建筑必须拆除。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1.【解析】该项目区间全部是地下段,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主要考虑施工期影响和运营期振动对地面环境敏感建筑的影响。另外,其中一座车站用地的一部分是原农药厂的厂区,原农药厂环境遗留问题也是环评重点关注的问题。

2.【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已于2008年12月25日发布,2009年4月1日实施)中规定:“是环境振动的评价量。”轨道中心线距居民、文教、机关区Ⅱ类建筑物的控制距离为35~40m,本案例居民区是Ⅱ类建筑物,与线路轨道中心线距离45m,超过控制距离,不必采取措施。学校位于线路正上方,地铁振动影响大,超标量大于8dB,用减小8dB的轨道隔振器不能使地铁振动对学校影响达标,需采用弹簧浮置板道床,该措施可以保证减振8dB以上。

3.【解析】盾构法是一种暗挖隧道的施工方法,此法是在盾构机钢壳体的保护下,依靠其前部的刀盘或挖掘机开挖地层,并在盾构机壳体内完成出渣、管片拼装、推进等作业。盾构法具有施工进度快、作业安全、噪声小、管片精度高、衬砌质量可靠、防水性能好、地表沉降小、占用场地少等优点。与其他方法比较,盾构法暗挖隧道环境影响最小。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盾构法施工。施工期除了须采取噪声、扬尘治理措施外,本案例有土壤污染问题,旆工期要注意对施工人员采取防护措施。

4.【解析】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土壤修复标准之间有一定差距,场地土壤受到轻微污染,不等于需要修复,可能还达不到需要修复的程度。本案例应用风险评价方法,反推六六六在土壤中可接受限值为2.19ppm,远高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0.5ppm,表层土壤中六六六含量略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深层没有发现超标,因此不必治理。

5.【解析】应该考虑声环境影响因素和大气环境影响因素。声环境影响因素主要考虑风亭噪声的影响,包括风机噪声和冷却塔噪声。另外,距离风亭15m范围内不能有其他建筑,因此,风亭15m范围内的建筑必须拆除。大气环境影响因素应考虑风亭异味的影响。


【案例题7】(20分)

某南方城市拟建一个氯化法钛白粉厂,其工艺产生的氯化废渣被鉴定为危险废物,按照国家要求,需要建设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来处置该项目产生的需要填埋处理的约20000t危险废物。该填埋场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运渣道路、拦渣坝、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拦污坝、库区防渗防洪系统、地下水监测井等。安全填埋场容积要求大于50万m3,服务期限30年。建设单位经踏勘、调查,提出2个拟选安全填埋场场址备选(表1)。

问题:

1.根据表1中给出的备选场址初步调查情况,应选用哪个场址?请说明理由,并进一步指出拟选用场址的制约因素和解决措施。

2.为进一步论证选址的合理性,还必须调查补充哪些基本情况?

3.简述除厂址比选论证外,该项目工程分析中应关注的其他重点问题。

4.项目建设期、运行期可能造成哪些主要环境问题?

5.安全填埋场服务期满并封场后,应采取哪些环境管理措施?

【正确答案】 : 1.应选用场址二,主要理由是:

(1)渣场为Y型山谷,填埋容积比较大,便于填埋作业和库区管理。

(2)渣库无不良地质因素,周围村庄距离比较远,溃坝风险对环境和人身安全影响小。

(3)主风向下风向无环境敏感目标。

拟选场址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距离公路较远,交通不便利,冲沟下方有一个村庄,附近有一个小学。按照国家对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计算其安全防护范围,如学校和村庄在此范围内应搬迁:若不需要搬迁,应在坝下设监测井,监测对下游地下水的影响情况,同时制订完善的风险应急措施和预案,建设完善的运渣道路并进行专业管理。

2.应调查场地占用土地情况、场地的生态和水土流失情况、有无珍稀动植物保护目标、场地周围供电和供水水源情况、周围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和容量情况、场地地下水流向和水文地质情况、场地压占范围是否有文物和矿藏情况。补充水土保持报告、土地现状利用图、生态植被分布图。

3.简述除厂址比选论证外,该项目工程分析中应关注的其他重点问题。应重点分析填埋渣属性和成分、渣库防渗和渗滤液的收集处理、填埋渣对土壤生态及地下水的影响、拦渣坝风险事故及预防措施。

4.项目建设期可能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施工期运输扬尘、施工车辆尾气及噪声、占用土地及边坡工程对生态及水土流失的影响、施工人员的废水和废弃物影响。项目运行期可能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废渣和渗滤液对地下水及土壤的污染、废渣表面有风扬尘、废渣运输车辆的扬尘及噪声、取弃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1)企业编制封场计划报请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2)封场后对渣场固体废物固结状况、抗压性进行检测。

(3)建立封场标识,封场后对地表护理,继续收集和处理渗滤液。

(4)对渣场下游地下水继续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有污染地下水的情况,就必须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1.【解析】项目选址是否合理可行是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得出的重要结论,实际工作中通常根据项目原料燃料供应、水电资源供给、交通、气候气象、地表水域、土地占用性质、周围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及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场地地质和地下水文情况来分析选址是否可行。同时考查环评人员对《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的掌握情况。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判断得出选址的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改善解决措施。

按照《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危险废物渣场应满足:

(1)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及地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场址应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不会因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受到破坏。

(2)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3)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

(4)填埋场距飞机场、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3000m以上。

(5)填埋场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并保证在当地气象条件下对附近居民区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

(6)填埋场场址必须位于百年一遇的洪水标高线以上,并在长远规划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旅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7)填埋场场址距地衷水域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

(8)填埋场场址的地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能充分满足填埋场基础层的要求;②现场或其附近有充足的黏土资源以满足构筑防渗层的需要;③位于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主要补给区范围之外,且下游无集中供水井:④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3m以下,否则,必须提高防渗设计标准而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取得主管部门的同意:⑤天然地层岩性相对均匀、渗透率低;⑥地质构造结构相对简单、稳定,没有断层。

(9)填埋场场址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和低洼汇水处;地应力高度集中,地面抬升或沉降速率快的地区;石灰熔洞发育带:废弃矿区或塌陷区;崩塌、岩堆、滑坡区:山洪、泥石流地区;活动沙丘区;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高压缩性淤泥、泥炭及软土区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

(10)填埋场场址必须有足够大的可使用面积,以保证填埋场建成后具有10年或更长的使用期,在使用期内能充分接纳产生的危险废物。

(11)填埋场场址应选在交通方便、运输距离较短、建造和运行费用低、能保证填埋场正常运行的地区。

2.【解析】考查环评人员对《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的掌握情况以及对项目选址合理性的判断能力,填补题干没有提及的其他调查分析。

3.【解析】考查环评人员在危险废物填埋场项目工程分析中应重点关注的内容,主要是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途径。包括填埋渣属性和成分(判断主要污染物)、渣库防渗和渗滤液收集处理(废水处置)、填埋渣对土壤生态及地下水的影响(生态及地下水环境影响)、拦渣坝风险事故及预防措旅(风险事故)。

在危险废物填埋场项目工程中,主要污染物都来自填埋渣,其主要污染物产生形式是渗滤液,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对地下水和土壤生态的影响。另外,环境风险分析也是渣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危险废物渣填埋场。

4.【解析】考查环评人员在危险废物填埋场项目工程分析中对项目建设运行期主要污染产生环节的掌握情况。

在危险废物填埋场项目工程中,建设期主要环境影响凶素是施工扬尘和噪声、施工车辆废气和噪声、施工人员废水和垃圾、占用土地生态功能永久改变、水土流失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有关规定,在山区、丘陵、风沙三类区域的新建项目施工前必须完成水土保持报告,渣场一般选择在山地丘陵地区,因此水土保持报告是必须做的。

运营刘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是随填埋进度而产生的取弃土生态影响、渣场表而未苫盖区域风扬尘,但最重要的是渣场渗滤液对所在区域土壤生态、地下水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5.【解析】主要考查环评人员对环境管理、监控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在报告书中应作为一章内容),在危险废渣场服务期满并封场后,最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对封场的批准、场地的稳固与安全性、表面植被恢复、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对地下水的跟踪评价和一旦污染而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


【案例题8】(20分)

某石化厂将原有3.9万t/a的丁基橡胶生产能力扩大为4.5万t/a,对现有的生产装置进行改造。生产单元在乙烯、丙烯和氯甲烷压缩机不动的前提下,增加1台聚合釜及其配套设施。尾气处理单元配套建设1套氯甲烷处理设施。改扩建工程的主要原料为异丁烯和异戊二烯,年运行时间为8000h。丁基橡胶是在很低的温度(-100℃)下操作和半连续生产条件下由异丁烯和异戊二烯聚合得到,催化剂为无水三氯化铝的向氯甲烷溶液,生成的含丁基橡胶粒的聚合液进入脱气釜,经汽提分离、脱水后,挤压膨胀干燥、压块、包装出厂。

改扩建前后的物料平衡和公用工程如表2和表3所示。

问题:

1.完成表2中的合计量(入方与出方的合计量相同)与出方的无组织排放量。

2.从聚合单元的脱气釜出来的未反应的单体和氯甲烷蒸汽经分离、干燥,再进入氯甲烷精馏塔。在回收过程中,氯甲烷精馏废气及干燥剂再生时产生的废气进入与改扩建配套的尾气处理的热氧化装置/急冷塔,洗涤塔处理系统,采用直接燃烧法进行处理。氯甲烷去除率为99.9%。改扩建前后氯甲烷的产生量分别为654.83t/a和792.34t/a,改扩建前不加处理直排大气,改扩建后采用直接燃烧法进行处理,试计算改扩建前后排入大气的氯甲烷量及氯甲烷减少率。

3.氯甲烷回收单元有3个氯甲烷干燥塔,干燥塔的再生每30h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分4个工况,依次为再生初期、再生中期、再生末期、稳定阶段,操作时间分别为1.5h、6h、8.5h、14h。改扩建前后热氧化器尾气的排放如表4所示。试计算改扩建后各工况下氯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浓度(以mg/m3计)。

4.热氧化装置/急冷塔/洗涤塔处理系统是一种不带蓄热装置的热氧化器,将氯甲烷在近1000℃的高温下进行氧化反应,氯甲烷被转化为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氯化氢,分解产物经冷去口和碱洗后,通过冷火炬系统排入大气,可将废气中的氯甲烷和氯化氢去除99.9%。由于焚烧废气中存在卤素氯,则焚烧过程中可能存在什么样的二次污染物?在此燃烧条件下产生这种污染物的可能性大吗?为什么?为避免二噁英的产生,应注意些什么?

5.在表2的出方中,有哪些危险废物?应如何处置?

6.根据表2和表3的数据,计算改造前后能耗变化情况(清洁生产水平),完成表5。

【正确答案】 :

1.根据表2中给出的数据,现分别计算改造前、后入方原辅料的合计量,然后减去改造前、后出方7种物料的量,即得到无组织排放量(表6)。

改造前后物料总量分别为45548.72t/a和52701.6t/a。

改造前后无组织排放量分别为179.36t/a和218.4t/a。

2.改扩建前后氯甲烷的产生量分别为654.83t/a和792.34t/a,改扩建前不加处理直排大气,改扩建后采用直接燃烧法进行处理,处理率为99.9%。

则改扩建后氯甲烷排放量为792.34×(1-99.9%)=0.79t/a

改扩建后比改扩建前减少654.83-0.79=654.04t/a

减少率=654.04/654.83×100%=99.88%

3.

4.由于焚烧废气中存在卤素氯,应考虑焚烧过程中存在二噁英的可能,因为含卤素氯的化合物在焚烧时会形成二噁英,但产生二噁英的适宜温度为200~450℃,本项目废气处理装置的燃烧温度近1000℃,因此燃烧过程中产生二噁英的可能性不大。必须注意的是,当开始升温或急剧冷却时,要求时间尽可能短(本项目从600℃降至200℃所需时间约为0.5s)。

5.在表2的出方中,废胶液和废胶粒是危险废物,属于HW06有机溶剂类危险废物,应交由具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并签订协议,附在环评报告书后。

6.如表8所示。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1.【解析】该题要求环评人员利用物料平衡计算无组织排放量,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量对于计算卫生防护距离是十分重要的参数,没有这个数据是无法计算卫生防护距离的。

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量可以通过经验数据判断、类比调查、物料衡算进行推算,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最好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来确定。

2.【解析】题中给出了改扩建前后氯甲烷的产生量,且改扩建前废气不加处理直排大气,改扩建后采用直接燃烧法进行处理,需要根据采用直接燃烧法时氯甲烷的去除率计算氯甲烷的排放量,然后比较改扩建前后氯甲烷的排放量的变化,本项目丁基橡胶的产量由3.9万t/a增加到4.5万t/a,而氯甲烷的排放量却从654.83t/a下降到0.79t/a,充分体现了改扩建过程中采用直接燃烧法去除氯甲烷增加的环境效益。

3.【解析】本题给出了改扩建前后4种工况下氖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排放最及排气量,要求计算它们的排放浓度,需要注意排放量的单位是kg/h,排气量的单位是m³/h,而污染物浓度的单位是mg/m³.根据公式:排放浓度=排放量/排气量计算时,需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如改扩建后工况1的情况,氯甲烷浓度=1.0444kg/h×10(mg/kg)/52745(m³/h)=19.8mg/m³,其余类推。

4.【解析】由于该项目的催化荆为无水三氯化铝的氯甲烷溶液,这使得焚烧废气中存在卤素氯,含卤素的有机物燃烧过程中就可能产生二噁英,这是在有类似情况的化工项目环评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又由于产生二噁英的适宜温度为200~450℃,本项目废气处理装置的燃烧温度近1000℃,因此燃烧过程中产生二嗯英的可能性不大。必须注意的是,当开始升温或急剧冷却时,要求时间尽可能短(该项目从600℃降至200℃所需时间约为0.5s)。

大气环境中的二噁英大多来源于城市和工业垃圾焚烧。含铅汽油、煤、防腐处理过的木材以及石油产品、各种废弃物特别是医疗废弃物在燃烧温度低于300℃时容易产生二噁英。聚氯乙烯型料、纸张、氯气以及某些含卤素类农药的生产环节,钢铁冶炼,催化剂高温氯气活化等过程都可向环境中释放二噁英。二噁英还作为杂质存在于一些农药产品如五氯酚、2,4,5-T等中。城市工业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噁英的形成机制仍在研究之中。目前认为主要有三种途径:①在对氯乙烯等含氯狸料的焚烧过程中,焚烧温度低于800℃,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二噁英。燃烧后形成氯苯,后者成为二噁英合成的前体。②其他含氯、含碳物质如纸张、木制品、食物残渣等经过铜、钴等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不经氯苯生成二噁英。⑨在制造包括农药在内的化学物质,尤其是卤素类化学物质,像杀虫剂、除草剂、木材防腐剂、落叶剂(美军用于越战)、多氯联苯等产品的过程中派生。这类物质由于存在多个共轭芳香环而非常稳定,熔点较高,极难溶于水,可以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是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所以非常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自然界的微生物和水解作用对二噁英的分子结构影响较小,因此,环境中的二噁英很难自然降解消除。目前,在源头控制二噁英的产生是大气环境保护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5.【解析】该题考查环评人员在进行工程分析时,要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正确判断危险废物,并标出其类别。对属于危险废物的固体废物不得就地填埋,需提交具有资质的专业危险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且要签订处理协议,附在环评报告书后。

从表2中可以看出,废胶液和废胶粒是危险废物,属于HW06有机溶剂类危险废物。

有机化工生产中的废胶液和废胶粒属于HW06有机溶剂废物中的261-005-06“有机溶剂的合成、裂解、分离、脱色、催化、沉淀、精馏等过程中产生的反应残余物、废催化剂、吸附过滤物及载体”。

6.【解析】清洁生产是环境报告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章节,本题通过可研报告给出的数据,要求计算出改扩建前后能耗变化的情况。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产品的产量从3.9万t/a增加到4.5万t/a,增加了15.4%,能耗从89507MJ/t产品降到80321MJ/t,降低了0.9%,充分体现既增产又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计算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根据表2给出的产品丁基橡胶的产量和表3给出的公用工程用量,循环水、新鲜水和3.0MPa蒸汽的单位是t/h,丁基橡胶的产量单位是t/a。要用上年工作小时数8000h这个数据。如改扩建前后循环水的用最都是5500t/h,则年用量就是5500t/h×8000h/a=4.40×10t/a,改扩建之前产量为3.9×10t/a,改扩建之后产量为4.s×10t/a,则改造前循环水消耗量为4.40×10(t/a)/[3.9×10(t/a)]=1128.2t/t,改造后循环水消耗量为4.40×10(t/a)/[4.5×10(t/a)]=977.8t/t,降低了13.3%。新鲜水、3.0MPa蒸汽和电的消耗量以此类推。

在化工项目中,常将水、电、气等公用工程统一折算成能量以便对比。只要将公用工程消耗量的数据乘上表中所列系数,就得到吨产品耗能数据了。如改造前后循环水消耗量分别为1128.2t/t和977.8t/t,折能系数为4.19MJ/t产品,则改造前后循环水能耗量就分别为4727.2MJ/t和4097.0MJ/t,其余类推。

本大题共有 8 道小题 ,当前页: 2 / 2总页数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本大题所有小题如下:
您目前得分: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