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建造师考试网

您好,欢迎您进入唯才网考试中心

用户: 匿名  2025年04月22日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027-88605621

2019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模拟试题

( 试卷总分:40 分 ; 共有3大题 ; 考试时间:180分钟 )

试卷说明

单选题 : 选项当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

多选题 :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案例解析题 : 用户在提交试卷后,根据该题的答案和解析进行自我评分

第3大题:案例解析题(共80分)

背景资料(20分)

某写字楼工程,地下两层,筏板基础,地上十五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填充墙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基础埋深8.4m,地下水位-2.6m,现场地坪标高-0.8m。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编制了地下室结构施工进度计划,该计划中的双代号网络图如下图所示(时间单位:周),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按此组织施工。


事件二:施工过程中,由于甲供材料未按合同约定时间进场导致F工作被拖延2天。
事件三:施工单位组织安全大检查时发现起重吊装的施工方案、起重机械、钢丝绳与地锚、索具等四项保证项目不符合要求。
事件四:节能分部工程完工后,总监理工程师拟定了该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条件:
(1)分项工程应全部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外墙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4)建筑设备工程系统的节能检测结果应合格。

该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的质量检查员、施工员参加,施工企业质量(技术)负责人、设计单位节能设计人员、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也都参加了验收。
问题:
1.根据事件一,指出该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以节点编号表示),并计算该工期。
2.事件二发生后,是否会影响地下室结构施工的计划工期,说明理由。
3.事件三中,起重吊装检查评定还有哪些保证项目?
4.根据事件四,补充该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条件。指出该节能分部工程验收人员组成的错误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正确答案】 : 工期T=8+6+4+2+2=22(周)。
2.事件二发生后,不会影响地下室结构施工的计划工期。理由:F工作为非关键工作,且被拖延时间2天小于F工作的总时差1周。
3.起重吊装检查评定保证项目还包括作业环境、作业人员。(教材P202)
4.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条件还应当包括: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测结果应合格。(教材P251)
错误之处: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也参加了该验收。正确做法: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主持,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的质量检查员、施工员参加;施工单位的质量或技术负责人应参加;设计单位、节能设计人员应参加。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背景资料(20分)
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145200㎡,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 剪力墙结构,地下3 层,地上60 层,基础埋深18.6m,主楼底板厚3.0m,底板面积6036㎡,底板混凝土强度设计为C35/P12,底板施工时施工单位制定了底板施工方案,采用溜槽配合混凝土地泵的施工方法,并选定了某混凝土搅拌站提供预拌混凝土。
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当地最高大气温度为35℃,混凝土最高入模温度为40℃;混凝土浇筑完成12H 后覆盖一层塑料膜一层保温草帘保湿保温养护7D,养护期间测温度记录显示: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75℃,这时表面最高温度为45℃;监理工程师检查中发现底板表面混凝土有裂缝,经钻芯取样检查,取样样品有贯通裂缝。
问题:
(1)在上述的描述中,有哪些施工过程不符合规范的要求,使得基础底板产生裂缝?正确做法应该是什么?
(2)底板混凝土浇筑前应与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做哪些准备工作?
(3)本工程底板混凝土浇筑常采用什么方法?采取这种方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常用措施是什么?
【正确答案】 : 混凝土入模温度过高;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表面最高温度的温差超过了25℃;混凝土浇筑完成12h 后采用覆盖一层塑料膜一层保温草帘进行保湿保温养护7d;混凝土浇筑完后没有进行二次抹面。
正确的做法: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第4.1.27 条规定: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0℃;2)同时要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12h 以内覆盖保湿保温;4)防水混凝土养护期至少14d;5)大体积混凝土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工作,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2)底板混凝土浇筑前应与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做好混凝土浇筑的责任分工,配合搅拌站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工作,同时确定混凝土的罐车数量以及运输交通路线等。
(3)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常采用斜面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方法,浇筑时混凝土自然流淌而形成斜面,混凝土振捣时从浇筑层端开始逐渐上移。分层浇筑时应保证上层混凝土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插入下层125px,使上下层混凝土之间更好地结合。
(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常用措施是:
1)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和微膨胀剂,减小大体积混凝土体积收缩的影响,以降低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
2)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掺加适量粉煤灰以降低水泥用量。
3)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当设计无要求市,控制在25℃以内),如降低拌合水温度(加冰屑或用地下水)、骨料用水冲洗降温,避免暴晒等。
4)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并进行养护。
5)适当设置后浇带,以减小外应力和温度应力,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6)大体积混凝土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工作,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7)可预埋冷却水管,通过循环水将混凝土内部热量带出,进行人工导热。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背景资料(20分)
某工程由A 建筑集团总承包,经业主同意后,将土方工程和基坑支护工程分包给B 专业分包单位。
在土方工程施工中,B专业公司经仔细的勘察地质情况,认为土质是老黏土,承载力非常高,编制了土方工程和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将专项施工方案报A公司审核,A公司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同意后交由B专业公司组织实施。
本工程基础设计有人工挖孔桩,某桩成孔后,放置钢筋笼时,为防止钢筋笼变形,施工人员在钢筋笼下部对称绑了两根5M 长Φ48钢管进行临时加固。钢筋笼放入桩孔后,1名工人下到桩孔内拆除临时加固钢管,还未下到孔底作业人员突然掉入桩孔底部,地面人员先后下井救人,相继掉入孔底。项目经理用空压机孔内送风,组织人员报警、抢救,但最终仍导致4人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万元。
经调查,此4人均为新入场工人,没有进行安全教育,也没有进行人工挖孔桩的技术交底。
问题:
(1)本案例安全事故可定为哪个等级,并简述该等级定级标准?
(2)关于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分包单位、总包单位的做法有哪些不妥之处?正确做法是什么?
(3)本案例中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经哪些人审核、审批后才能组织实施?
【正确答案】 : 较大事故的分级标准如下: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为较大事故:
1)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
2)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
3)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2)不妥之处有以下几点:
不妥之一:B专业公司将专项施工方案直接报A公司审核;
正确做法:先经B公司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再报A公司审核;
不妥之二:A公司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同意;
正确做法:应由A公司企业技术部门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监理单位专业工程师审核同意;
不妥之三:A公司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同意后交由B公司组织实施;
正确做法:应是A公司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方能由B专业公司组织实施。
(3)本案例中土方工程和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由B公司企业技术负责人、A公司企业技术部门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及监理公司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审核合格后,由A公司企业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执行。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背景资料(20分)
某工程建筑面积13000㎡,地处城区繁华地段。东、南两面紧邻市区主要路段,西、北两面紧靠居民小区一般路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对现场平面布置进行了规划,并绘制了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事件二:为控制成本,现场围墙分段设计,实施全封闭式管理。即东、南两面紧邻市区主要路段设计为1.8m高砖围墙,并按市容管理要求进行美化;西、北两面紧靠居民小区一般路段设计为1.8m高普通钢围挡。
事件三:为宣传企业形象,总承包单位在现场办公室前树立了公司旗帜,旗杆与基座采用预埋件焊接连接。
事件四:为确保施工安全,总承包单位委派一名经验丰富的同志到项目担任安全总监。项目经理部建立了施工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了以安全总监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在工程开工前,安全总监向项目有关人员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专业分包单位进场后,编制了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报批完毕后交项目安全部门备案。
问题:
(1)事件一中,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通常应包含哪些内容?
(2)事件二中,分别说明现场砖围墙和普通钢围挡设计高度是否妥当,如有不妥,请说明正确做法。
(3)事件三中,旗杆与基座预埋件焊接是否需要开动火证?若需要,请说明动火等级并给出相应的审批程序。
(4)事件四中存在哪些不妥,并分别给出正确做法。
【正确答案】 : 1)工程施工场地状况;
2)拟建建(构)筑物的位置、轮廓尺寸、层数等;
3)工程施工现场的加工设施、存贮设施、办公(区)和生活用房(区)等的位置和面积;
4)布置在工程施工现场的垂直运输设施、供电设施、供水供热设施、排水排污设施、临时施工道路等;
5)施工现场必备的安全、消防、保卫、环境保护等设施;
6)相邻的地上、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及相关环境。
(2)事件二中,围挡高度及正确做法如下:
1)东、南两面砖围墙设计1.8m 高不妥;
正确做法:高度不低于2.5m。
2)西、北两面普通钢围挡设计1.8m 高不正确;
正确做法:设置高度不应低于2.5m。
(3)事件三中:
1)需要开动火证;
2)属三(Ⅲ)级动火作业;
3)审批程序:三级动火作业由所在班组填写动火申请表,经项目责任工程师(工长)和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安全员)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4)事件四中存在的不妥和正确做法分别如下:
不妥一:安全总监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正确做法: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不妥二:安全总监向项目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正确做法:由项目经理部的技术负责人/ 技术人员/ 技术工程师向项目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不妥三:分区专业安全技术措施交项目安全部门备案;
正确做法:交项目经理部技术部门备案。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本大题共有 4 道小题 ,当前页: 1 / 1总页数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本大题所有小题如下:
您目前得分: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