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建造师考试网

您好,欢迎您进入唯才网考试中心

用户: 匿名  2025年05月20日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027-88605621

2006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考试真题

( 试卷总分:75 分 ; 共有2大题 ; 考试时间:120分钟 )

试卷说明

综合场景题 : 根据场景中提供的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案例解析题 : 用户在提交试卷后,根据该题的答案和解析进行自我评分

第2大题:案例解析题(共60分)

【案例题1】(20分)

某县一工厂有生产科、技术科、销售科、安全科和工会等。2006年5月3日,该厂氨气管道发出泄漏,3名员工中毒。在事故调查时,厂长说:因管道腐蚀造成氨气泄漏,为不影响生产,厂里组织了几次在线堵漏,但未成功,于是准备停车修补;生产副厂长说:紧急停车过程中,员工甲未按规定程序操作,导致管道压力骤增、氨气泄漏量增大,采取补救措施无效后,通知撤离,但因撤离方向错误,致使包括甲在内的现场3名员工中毒;员工甲说:发现泄漏后没多想,也没戴防护面具就进行处理,再说厂内的防护面具很少而且很旧了,未必好用;员工已说:当时我是闻到气味,感觉不对才跑的,可能是慌乱中跑的方向不对,以前没人告诉过什么情况下该往哪跑、如何防护,现在才知道厂里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科长说: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厂下达给安全科的任务,由安全科员工组成编制组,预案经我审查后,由生产副厂长签发。事故调查人员调查确认厂长、生产副厂长、员工甲、员工乙和安全科长所说情况基本属实,并发现预案签发人为已调离该厂的原生产副厂长,签发日期为2005年7月8日,预案没有在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应急准备要素的要求,指出该厂在应急准备工作中的不足。

2.指出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结合此次氨气泄漏事故,说明该类应急救援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正确答案】 : 1.应急准备包括各应急组织及其职责权限的明确、应急资源的准备、公众教育、应急人员培训、预案演练和互助协议的签署等。

通过以上场景描述,该厂在应急准备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成立相应的应急组织;

(2)防护面具陈旧、数量不够,说明该厂对应急资源准备不足;

(3)对相关人员教育、培训不够,导致出现氨气泄漏时,不知如何处理、向什么方向疏散;

(4)未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员工对应急预案不熟悉;

(5)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

2.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仅由安全科来编制是不合适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该由生产、安全、技术、人力资源、卫生环境等部门共同组成编写组来编写,预案编制完成之后,要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工程与维修部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部门,邻近社区,市场销售部门,法律顾问,财务部门等。

(2)预案经安全科长审查,由生产副厂长签发也是不合适的。预案应经本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响应人员充分讨论、修订和评审,就是要进行内部评审。如果涉及外单位,还应该进行外部评审。经过评审的预案,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厂长)批准、签发。

(3)预案没有在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是不正确的,应该按规定报送有关部门备案。

(4)员工不知道厂里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说明该厂对预案没有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预案经批准发布后,应组织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如开展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和培训,落实应急资源并定期检查,组织开展应急演习和训练,建立电子化的应急预案,对应急预案实施动态管理与更新,并不断完善等。

3.当出现氨气泄漏事故时,应当进行紧急疏散和撤离,这时应确定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安全蔽护场所等细节,同时应该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和可利用的时间、风向等环境变化,确保疏散能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不会出现慌乱、盲目的情况,更不会出现因疏散导致次生事故。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2】(20分)

某甲醇生产企业,生产原料为天然气。甲醇成品用企业自备的10台载重量20t槽罐车运输。在距离生产区1500m处建有甲醇灌装站,站内有6个单个储量15t的储罐和6个装车台,另有一个4m高钢制移动平台,工人可登上该平台开展日常维护工作。灌装作业由人工操作完成。站区避雷装置、防火标志及消防设施齐全。在灌装站内划定了黄色警戒线。所有槽罐车都按要求安装了防静电装置和防火罩。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 56号),指出该企业应申报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

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指出灌装站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说明引发的原因。

3.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角度,指出该灌装站应采取的事故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 : 1.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甲醇是闪点28摄氏度的易燃液体,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是2t,在储存区的临界量是20t。该甲醇生产企业在生产区由自备的10台载重量20t槽罐车运输,生产区甲醇量远远大于2t,所以构成重大危险源。在距离生产区1500m处建有甲醇灌装站,站内有6个单个储量15t的储罐,总储量最大达到90t,超过储存区的临界量20t,所以储罐区也构成重大危险源。

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灌装站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有火灾、容器爆炸、车辆伤害、高处坠落、中毒等。

由于甲醇是易燃液体,容易造成火灾事故,如果挥发和空气形成一定比例的混合物,还有化学爆炸的可能。

该企业灌装站有6个装车台用于给槽罐车灌装,槽罐车在灌装站行驶容易造成车辆伤害。

该企业灌装站用于日常维修工作的4m高钢制移动平台使维修工人处于高处作业,容易造成高处坠落事故。

甲醇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可被人体吸收,皮肤也可部分吸收,饮用10mL,能使眼睛失明,再多可使人中毒致死,所以有发生中毒事故的可能。

3.甲醇是易燃液体,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有燃烧爆炸危险。所以甲醇灌装站应采取的事故预防措施主要是防火防爆技术措施,具体是:

(1)控制点火源:①禁止明火进入站区;②汽车进入站区要带熄火器,有接地铁链;③气温超过30℃,贮罐用水喷淋降温;④维修时使用铜制工具、不穿带钉的鞋子;⑤使用防爆电气设备,防止电气火花,设置避雷装置、静电接地装置。

(2)防止甲醇泄漏。

(3)防止氧化剂进入储罐。

(4)建立消防设施、配备消防器材。

预防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的技术措施有:

(1)厂区应有车辆限速标志;

(2)车辆不允许搭乘无关人员;

(3)高处作业应佩带安全带,高处通道应有护栏;

(4)雨雪天作业注意防滑。安全管理预防措施主要有:(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防火防爆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交接班制度》、《劳保用品管理制度》.《厂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条例》等管理制度;

(2)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3)保证安全生产投入;

(4)进行全员安全培训和教育;

(5)加强安全检查与现场巡检。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案例题3】(20分)

某厂有机械加工车间,喷漆车间、锅炉房以及厂内油库等。机械加工车间有:加工机械7台(套),额定起重量2.5 t的升降机1台,额定起重量1.5 t、提升高度2m的起重机1台,叉车2台。喷漆车间有:调漆室、喷漆室、油漆临时储藏室、人员休息室等。锅炉房有2台出口水压0.4 MPa(表压)、额定出水温度149℃、额定功率28 MW的锅炉。厂内油库有3t的汽油储罐1个及其配套的加油设备。2005年12月3日7点30分(8点正式上班),机械加工车间起重_工小李做好了起吊准备,在其他人未到场的情况下开始了吊装作业。7点45分,小陈进入机械加工车间,未走人行道进入吊装作业区,被起吊的钢件撞成重伤,小李慌忙停止吊装。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厂可能发生爆炸的设备或场所,并说明爆炸的性质。

2.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简要说明该厂特种设备使用应遵守的安全规定。

3.指出此次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成员构成。

4.简要写出此次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

【正确答案】 : 1.该厂可能发生爆炸的设备或场所有:

(1)喷漆车间、调漆室。化学性爆炸;

(2)锅炉房。锅炉爆炸(物理性爆炸);

(3)厂内油库。化学性爆炸。

2.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该厂特种设备使用应遵守的安全规定是:

(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2)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4)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

(5)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检验检测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检验。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6)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故障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7)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8)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10)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规章制度。

(11)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1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3.这起事故是一起重伤事故,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重伤事故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由本单位安全、生产、技术等有关人员以及本单位工会代表参加,如果重伤事故发生的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时,可以派员参加事故调查组或直接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

4.此次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如下:

某厂机械加工车间吊装作业重伤事故调查报告

一、事故经过2005年12月3日,某厂机械加工车间发生一起吊装作业重伤事故。某厂机械加工车间有加工机械7台(套),额定起重量2.5t的升降机1台,额定起重量1.5t、提升高度2m的起重机1台,叉车2台,该厂还有喷漆车间、锅炉房以及厂内油库等。

2005年12月3日7点30分(8点正式上班),机械加工车间起重工小李做好了起吊准备’在其他人未到场的情况下开始了吊装作业。7点45分,小陈进入机械加工车间,未走人行道进入吊装作业区,被起吊的钢件撞成重伤,小李慌忙停止吊装。

二、事故原因

1.起重工小李在其他人未到场的情况下开始吊装作业,属于违章操作。吊装作业应该有起重工(吊车司机)、司索工、指吊工协同完成,小李1人进行吊装作业,又是在非工作时间,为事故埋下隐患。虽然小李提前进行工作是一种积极的表现,但是其违章操作仍然构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小陈进入机械加工车间,未走人行道进入吊装作业区,也属于违章,但其是在非工作时间,属于安全警惕性不高。

3.安全管理松懈,安全培训教育不够。

三、事故处理意见这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起重工小李由于违章操作应受到相应处罚。

四、整改措施

1.严格按照起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杜绝违章操作。

2.加强安全教育、安全培训。

align='center'/>
【考生答案】 :     
【得分】 : 0
【本题解析】 :
本大题共有 3 道小题 ,当前页: 1 / 1总页数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本大题所有小题如下:
您目前得分:7.5分